长安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整个政治备考是从9月份开始的,之前一直说复习政治,但是一拖再拖,拖到了9月份,但我感觉时间刚好,之前买过肖秀荣的精讲精练,说实话第一遍过这本书没啥收获,唯一感觉到的就是政治的知识点太多了。。。九月份报班之后,跟着老师把知识框架重新捋了一遍,大致对考研政治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同时,每复习一章,做一张肖的1000题。十月份开始做往年的真题(只做了选择),看看自己的选择水平如何,我把近几年真题中的简答题都看了一遍,看看出题思路,马哲的大题全部自己写,然后对照答案,看看有没有答到点上。12月份开始做模拟题,买了肖八、蒋五、任四,选择题就是刷题,各种刷,刷出感觉就可以。最后大题只背了肖四,一定要背!不然很难下手。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的学习,而且英语的进步并不明显,可能你认真学习了一个月仍然看不到自己的提高,其实这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看不到进步就不去学习,英语单科不过线,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一定要重视英语。建议大家下午2-5点复习英语,暑假以前的基础阶段主要是背单词。做96-04年真题阅读,每一篇阅读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分析,掌握文章中的所有单词、词组,分析每一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每一个句子结构都要弄懂,特别是长难句,最好全文翻译甚至是背诵。前期是打基础阶段,刚接触真题阅读觉得很难正常,错的多正常,做的慢也正常,不要灰心不要失落,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慢慢就会好。到了暑假开始进入强化阶段,以近十年真题为主,特别注意最后两三年的真题不要动,留到最后模考,真题数量很有限,一定要珍惜着去做。这个阶段仍然是以真题阅读为主,向上面所说认真分析每一篇文章,最好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把生词、词组、长难句记下来,一周复习一遍本子上记下的内容。真题阅读要反复的去做,去琢磨,去研究,至少要做三遍以上,找到出题规律。这个阶段可以开始翻译的单项训练,翻译是有难度的,句子不仅长而且每句话都会有生词,建议大家刚开始要认真细致的分析,把近十年的真题翻译句子好好的弄透。作文部分基础差的同学暑假就可以开始,基础好的可以从九月十月开始,千万不要相信作文模版,认为最后一个月背背模板就行了,这样的作文一定是低分。推荐大家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这本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和必背范文,我当时是按类,把真题中出现的每类题型的作文都至少背一篇,背诵完默写,修改错误,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前,反复的背,背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后期自己用背过的文章试着写写作文,作文一定要坚持练习,考研作文跑不出那几类题材,考试时把背过的文章灵活套用就好。新题型大家把05年以后的真题反复做,找到规律,特别是代词的考法,不难。完型我没有太认真的准备,因为完型的分不好拿,做完型的时间也很少,能拿个4、5分基本就不会拉分了。最后两个月冲刺阶段仍然是以真题为主,反复的做真题,找到做题规律,12月开始每周六下午进行英语模考,可以用真题,可以用模拟题,这时候重点是学会把握时间,熟练做题顺序,模考很重要,不能缺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语基础”这门科目,它主要涵盖了现代汉语语法、词汇、音韵、文字等方面的知识。我建议大家从教材入手,如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这本书详细且全面地阐述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重点复习部分应包括语素、词类、句子结构等,这些都是考试常考点。对音韵学和文字学的部分,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如四声调、拼音规则以及汉字的构造规律。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则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涵盖了对外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等内容。这里,我推荐王力的《中国语文知识》和刘珣的《对外汉语教学导论》作为主要参考书。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法,例如直接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是这部分的关键。对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有理论认识,还要凭阅读相关文献,提高自有的跨文化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冲突的能力。多参与模拟教学和讨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笔记整理和知识点归纳非常有效。我会把每一章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形成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防止知识点遗忘。
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我还特别强调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我会找一些真实的教学场景,设计教学计划,模拟课堂,这样既能检验我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我的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