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部分。我大约从10月起着手准备政治,个人认为最好是在当年的官方教材发布之前,先结合历年大纲解析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0月我才开始看官方教材,确实有些仓促,导致1000题只看了一遍,没来得及复习错题。然而,扎实做完1000题后,政治的选择题部分通常错误应控制在三个以内。毕竟,“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用一位导师的话来说,理想状态是考试前你的模拟题选择题单选和多选都不超过两个错误。
主观题方面。这是我最头疼的部分,因为我总是担心理科背景会导致我在论述上乏力,无话可说。但随着学习深入,我发现由于前期基础打得好,许多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真正动笔答题时,思路如泉涌,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我购买并熟背了“20天20题”和肖四。考完政治后,我觉得整体情况还算不错。主观题没什么捷径,唯有不断学习与背诵,写着写着,灵感自然会源源不断。
时事政治。我一直使用的是肖秀荣系列教材,觉得他的配套资料十分完善,老师也会时常讲解时事,我就如同听故事一般轻松记住了很多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巩固强化阶段:大概到了清明前后,我开始做97年到07年的阅读。一天一篇做精读,精读的要求是1.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2.没有一个句子读不懂3.没有一个选项不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错。刚开始精读一篇文章大概要三四个小时,我基本是都是全文翻译的,一直大概5月底做完吧。(刚开始精读很慢,到后来熟了会快起来,到后面一个小时多能搞定一篇)然后在暑假开始之前的一个月,每天对做过的文章进行回顾(大概每篇文章都看过五六遍甚至更多),还是上面的三个要求,一定要严格记住那三个要求。11月初之前基本上把英语的真题做了3遍。到初试前,一直是在反复做真题,因为我完形填空比较差,所以在进入12月份之后,又突击多做了一些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语基础”,这是对母语的深入研究,涵盖了词汇、语法、修辞等多个方面。我在复习时,主要侧重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对比学习,理解其演变规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两本重要的参考书,我反复研读,尤其注意那些常考点如词义变化、句式结构等。我也凭做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并对错题进行深度剖析,找出知识盲点。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这门课则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还要求了解对外汉语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我在准备这部分时,除了阅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教材外,还会关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我还尝试设计教学计划,模拟课堂,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跨文化交际部分,我凭阅读相关文献,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和“反思”至关重要。精读能帮助深入理解知识点,反思则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形成个人的教学哲学。我建议大家定期参加模拟考试,以适应考场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找到一个好的学习小组也是很有帮助的,大家相互讨论,共享资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