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高中时,我选择了文科,由于自初中起我就在政治历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敢于将复习时间推迟。我在备考期间使用的资料全是肖秀荣系列,包括《1000题》、《精讲精练》、《肖四》、《肖八》,以及《风中劲草》的背诵版。我首先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开始复习,这部分涉及一些法律内容,而我本科学的是法学,希望能有所帮助。然而,实际做《精讲精练》的习题时,我发现错误连连,甚至在做《1000题》时也犯了很多已见过的错误。于是,我决定调整策略,不再细读《精讲精练》,而是转向《风中劲草》,同时配合做《1000题》,按章节学习并练习。对于做对的选择题,我会仔细阅读答案解析以巩固理解,寻找知识盲点。此外,《肖四》和《肖八》在我看来极具价值,但这仅是我的个人见解。你们应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合适的学习材料,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研英语方面:
在考研英语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词汇量积累到一定水平后,便着手研究历年真题,特别是过去十年的题目。初期阶段,我会每隔一天完成一篇文章,每天投入两小时。首先快速做完一遍,接着查阅并学习不熟悉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随后,我会全文手动翻译,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但也为我提供了翻译训练的机会。在此之后,我会深入剖析文章的逻辑架构和解题策略。虽然第一轮耗时较久,但务必精读细究。当单词掌握得足够好时,后续复习应侧重于分析文章结构和问题设置,多加练习,逐渐领悟出题模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古代文学与汉语基础,这是一门需深厚积累的科目。重点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古代诗词、散文、戏剧等各类文体的研究。你需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理解作品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背景。学习方法上,建议广泛阅读原著,凭反复诵读来感受古人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要关注学术界的研究动态,了解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汉语基础部分,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则外,还要注重提高古汉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中外文学与文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涵盖了全球各地的文学现象和理论探讨。在复习时,我将重心放在了对主要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主要文论流派的梳理上。例如,西方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东方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学习时,我会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理论部分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批评理论,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需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笔记整理和定期回顾至关重要。我会把每本书、每篇文章的核心知识点提炼出来,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我会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找出复习的盲点。
至于具体的学习时间安排,我倾向于早晨用来看书和理解新知识,下午则用来做题和整理笔记,晚上则是回顾和反思的时间。这样的作息既保证了深度学习,也提供了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