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无需提前过多规划,也不必投入大量精力,尤其是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放心。我个人采用的是肖秀荣的所有教材,他出版什么我就购买什么,大约总计十本左右。只要紧紧跟随他的教学节奏,政治学习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在暑假期间,即七八月份,我会完成一遍1000题的练习,并阅读那本最厚的配套书籍(无须使用大学教材)。接下来的时间里,主要是看他的各种参考资料,做题为主,无需记忆。最后一个月,重点是背诵他的精简版小册子和最后四套模拟卷。对于文科生而言,无需过度忧虑,考试内容大多基于高中的政治知识,了解答题方法和步骤就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假设你跟我一样只有三个月时间集中准备考研,那么建议在第二个月中花一定的时间系统地看一些辅导教材,特别是集中看完型填空、词汇辨析一类的部分,从细节上就自己学过的单词作一些深入的辨析,特别是要把自己想当然一看就选了,但却选错了的题目用红笔标注出来,并积累一定量这样的题目作为以后冲刺时的重点回忆题,这个步骤的时间一定要舍得花,不光是对完型和词汇,打好了单词的基础对阅读、写作和任何其他部分都很有好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通史的理解并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是要深入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发展以及政策演变。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经典的历史教材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书籍提供了全面的历史框架,帮助构建起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大局观。
注重细节,尤其是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推恩令,唐宋变革,明清的海禁政策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需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了解并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唐太宗等,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常考点。
再者,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性。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时期的特色都是前一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比如,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从周朝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元明清的行省制度,都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读历史,这是考研中的一大难点也是亮点。比如,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进步,如何分析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等。
做笔记和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整理出自有的历史时间线,用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关系可视化,帮助记忆。定期回顾,不断巩固,是保证知识深入理解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