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各类参考书籍琳琅满目,不过有一本必不可少,那就是大纲解析,购买时建议选择正版。忽视大纲解析无疑是舍本逐末,它会帮你识别关键考点,但具体表述仍需参照官方教材。在政治科目中,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我个人对近现代史相对放松,毕竟高中时学的是文科,对此颇有信心。我选择了陈先奎的2000题进行练习,这些题目非常细致,尽管有些可能并不那么必要。选择复习资料不必过于纠结,其实各书内容大同小异。后来我也跟风买了20天20题,这类资料更像是知识点串联,期望靠它押中考点并不现实。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可着手进行真题练习,以2000年为起点,建议同时配备一些模拟试题,比如李永乐或张宇的资料。我当时的安排是交替进行真题与模拟题,每天一套,完成后仔细校对,遇到不懂的知识点立即查阅教材。我认为这样做很有效,多做一些模拟题有助于提升难度适应性。因此,在研读课本时不必过于纠结于难题,因为后续会有更多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在等待你。如果时间充裕,你可以再次阅读全书。我自己开始做真题的时间较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第三次重温全书,但幸运的是,我之前的复习基础打得还算牢固。
考研英语方面:
我暑假之前有在背单词,用的是绿皮书,每天背两章,半小时。后来发现记不住,我是利用看完专业课之后的剩余时间背的,常常完不成任务。暑假期间,因为是在家复习的,看书根本看不下去,每天背单词就成了最清闲的工作。每天严格按照400个单词的标准一丝不苟地背完,偶尔有间断。这样,在8月1号把考研的所有单词背完了,看似只背了一遍,其实由于过程中不断重复,实则背了四五遍也不夸张。在背完单词之后,开始做张剑黄皮书基础版,当你熟练背完单词之后,看文章就很有信心。后来发现,基础版做起来有点浪费时间,但醒悟的时候已经做了不少了。又开始做珍藏版,每天做两三篇吧。!张剑的这两本书竟然是1994年到2013年的真题!天啊,我竟然把真题以这种方式做了!都快做完了!简直是浪费啊!十分懊悔,估计没有谁能像我一样了吧,明明目录上就写清楚了的、。果断放弃真题,开始拿150篇练手。每天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四篇,可是从未完成过,常常在晚上的时候很不认真的做两篇,错误率蛮高的。这150篇感觉跟真题不一样呢,文章出题很偏!所以告诫学弟学妹们,150篇做不做均可,时间紧的话就别做了,真的不是很好。弄到这儿,就进入9月份了,大家可以想象我的速度是有多慢。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完型怎么回事,还有阅读之后翻译之前那个新题型到底是什么,是填句子还是排列顺序,作文更没看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在应力和应变的理解上,一定要清楚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方式。例如,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在受力后的几何形状变化程度。胡克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揭示了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要深入理解和应用。
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这是衡量其抵抗破坏和形变能力的重要指标。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接下来,变形体的静力学平衡问题是考试的热点。要熟练掌握三力平衡原理,空间力系的简化,以及剪切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这部分需大量的习题训练,凭画图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忽视失效理论,比如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这些理论帮助预测材料在复杂载荷下的行为。了解并掌握能量法,无论是虚功原理还是势能原理,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动态问题和疲劳破坏也是材料力学的一部分。动态响应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疲劳破坏则涉及应力循环和寿命预测,这两部分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微积分和概率论的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试题往往反映了教师对知识点的侧重和出题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这将帮助你更深入理解材料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