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最晚的是政治复习,原因在于这门科目的投资回报率极高,每一单位的努力都能换来丰厚的收获。只需集中精力阅读几本权威教材。由于我个人习惯临时抱佛脚,总是打算到最后阶段再背诵政治,导致原定计划未能全部完成。如果你们提前开始,我推荐以下书籍。首选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又称政治红宝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编写,权威性毋庸置疑,历年真题几乎直接或间接源自此书,其修订方向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风向标,绝对不可或缺。接下来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它与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相近,但更精简,关键考点以特殊标记突出,条理清晰。鉴于我的时间紧迫,我选择了更为浓缩的《核心考点》。肖老的书籍我也购买了四本,包括《命题人1000题》(含解答)、《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些全是模拟题,且与真实试题极其接近,具有预测性质。我做了两遍《1000题》,自行批改并用红笔改正,同时针对错误题目多次复习相关考点。《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马原部分的大题则仔细查看了答案;《4套卷》我不仅完成选择题,还牢记所有大题答案,直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刻还在反复背诵。实践证明这个策略有效,《4套卷》准确命中了四道大题,因此务必重视。至于时政,我搜集了一些可能考到的热点,如果对此不踏实,可以考虑购买《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其中包含最新时政要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外设计史是一部视觉艺术的发展长卷,它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设计的演变历程。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梳理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及其社会背景,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设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现代主义的崛起。理解这些历史脉络,有助于把握设计的变迁规律。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也是考试的重点,如包豪斯的约翰·伊顿,他的理论对现代设计教育有深远影响。
设计概论则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涉及设计理念、原则、过程等核心概念,需具备批判性思考能力。我建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比如学习“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原则时,对比分析不同设计作品如何体现这一理念。了解并掌握设计批评的方法,对理解和评价设计作品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广泛阅读。除了教材,还参考各类设计史书籍和学术论文,拓宽视野。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尤其是绘制时间线或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复杂的知识点。讨论和实践同样重要,参与小组讨论,或者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小项目,都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价值。凭反复练习,不仅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还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节奏。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也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