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我觉得参加考研政治辅导班确实有帮助。授课老师们不仅专业精湛,还极具风趣,让我在他们的引导下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和答题技巧。我选择了肖老师的教材,他的习题集都非常出色,尤其是那1000题,我反复做了三次。为了整理知识点,我还用了三个不同的笔记本,每次复习一种颜色的笔。到了11月,我才开始第四次复习,并直接在书本上填写答案。对于8套卷和4套卷,我也采取了相同的方法,发现这种方法效率颇高。接近考试的最后阶段,我购买了小黄书,因为那时主要是通过做选择题来保持手感,而大题则不必过多练习。最后四套卷的大题是必须要背诵的,别担心记不住,随着复习深入,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它们。就算考试时遇到陌生题目,你也能够应对自如,相信我的建议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三月中旬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入手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起点。初次翻阅时,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微积分部分,由于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已模糊不清,重新掌握颇有挑战性,再加上全书中的习题难度超越了教材。因此,我决定从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提升难度。第一遍研读全书较为缓慢,有时花费数小时也只能消化寥寥几页,遇到许多难题在所难免,此时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首次通读就能解答所有题目,那就可能低估了李永乐的深度……直到六月底,我才完成了全书的第一轮阅读。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学习,由于之前打下的基础,这次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内容我已经能熟练掌握。接着,我集中精力攻克那些尚未理解的部分,尽管不能保证全部明白,但我会尽力去争取。听课时做笔记至关重要。到了暑假尾声,我已经将全书完整地看了一遍。随后,我用几天时间回顾整理的笔记。紧接着,我购入了一本660题,在第三次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会在晚上挤出时间做660题的选择题。这时,由于教师已经讲解过专题训练,我发现这些题目并不像他人所述那样艰难。
考研英语方面:
9月:真题超精解上下册第二遍,方法一样,只是少了手写翻译,这个时候可以在脑子里翻译了,大概到10月中旬才结束第二遍。但第二遍着重思考出题思路,每篇文章不是做完看完就完了,一定要仔细研究。比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微观看完一定要看宏观,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与行文思路。不断自问自答,为什么这两句之间要加上这一句,为什么这里要引用某人的话,为什么这个词反复出现,为什么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表述等等。要相信考研阅读没一句废话,每句话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你就是要寻找它的意义并且摸透。不过幸运的是这些意义比较单一,就那么几种,你理解透了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还有一些小技巧什么的,我认为,主要在自己思考并且总结。等你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你会发现,英语简直不在话下。这期间有时候会做下英语的新题型和完型,翻译几乎没怎么做,新题型我买了这本黄皮书的模拟题。完型太便宜了,20个题10分,一题0.5分,感觉丢了也不可惜,所以没买资料;翻译我买了这本唐静的.所以结论就是新题型完型和翻译真的不用另外买资料,就做做真题就足够了,我只是超重点的准备了PARTA阅读部分。其他的都是兴趣来了就做一篇,对下答案,找找思路,背背生词和短语就完了,没有花什么时间研究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二主要涵盖了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设计及校正、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基础,必须牢固掌握。特别是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等,要能够熟练应用拉普拉斯变换进行系统分析,并理解各种稳定判据,如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等。
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是理解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工具。你需熟悉并能绘制根轨迹图,理解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频率响应法中的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也是考试的重点,要能够按这些图形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再者,实践应用能力同样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凭MATLAB或者SIMULINK等软件进行仿真练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设计PID控制器,调整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这是非常直观且实用的学习方式。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了解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度,也能检验理解程度。定期复习巩固,避免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互相启发,也能激发学习兴趣。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求助,教师或学长学姐的经验往往能给你提供宝贵的指引。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身心健康,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