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真的没什么复习方法可以说的,因为说白了,这是一个可能费力不讨好、可能不费力却讨好的科目。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选择真的很关键,尤其是多选,要费工夫好好记一记,多做一些选择题,最起码留个印象。新大纲下来之前把把马原部分学完,这部分重在理解,然后开始看新大纲。我记得到最后,我的大纲解析看了4遍,肖1000做3遍就差不多了。主观题部分,那就靠最后一个月突击,到时候会有各种最后N套题,多看看出题方向和思路,然后各种背,昏天暗地的背,相信你自己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同学背的明明很多,但考试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不该写,有一种感觉叫:考过后看看标准答案,我其实背过了,但在考场上我并不知道那就是答案。所以思路很重要,能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你所知道的知识更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比较差,只过了四级,最担心英语,每天英语都是听说读写练的,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较多,我用的英语资料是黄皮书,不过这要看你是怎么想的了,自己琢磨。反正每天就是上课,总结经验技巧,一句话,英语就是背和练,背的是单词,美文,短句和语感等,练的就是阅读。英语就是一门语言,实际上并不可怕。在做英语真题前面我先做了一本模拟题,很多人都说没必要做模拟题,其实现在回头想想确实是,如果你能把考研真题阅读中的每个句子结构,语义,单词的意思、文章的结构都搞懂,还是需要很多时间来慢慢思考的,把这个时间浪费在做模拟题上确实即既没意义又浪费时间。我每套都模拟真题时间来做。英语真题我自己把近15年的英语真题word版找到,然后把每篇阅读的句子断开并留下空白,打印出来,自己做完阅读后在空白处把每个句子都翻译一遍然后跟真题答案翻译的比较。我比较喜欢把句子中的生词画出来然后读全文,觉得这样单词记得快,又培养了语感,每天都有固定时间读真题原文。在做完阅读后,就分析为什么做对和为什么错。真题我用的是丁晓钟的,其实黄皮书也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谈谈“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涵盖了语言的本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多个方面,是理解语言现象的基础。我认为,掌握好这门课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对理论部分,需理解并各种概念,如音位、词素、句法结构等。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分析中,这就需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多读一些语言学名著,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尝试解析身边的语言现象,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写作”这一部分,不仅考察语言表达能力,更看重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的建议是多读、多写、多改。多读优秀的文章,吸取其精华,形成自有的写作风格;多写,无论是论文还是散文,都是锻炼表达的好方式;多改,则是为了提升文章的质量,每次修改都能看到自有的不足,从有针对性地改进。
再者,“汉语言基础”主要是对中国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深入研究。这部分需扎实的记忆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对古汉语,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熟记常见词汇和成语是基本功。我个人喜欢凭阅读古籍和诗词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对现代汉语,理解语法规则并能准确运用是关键,凭做大量练习题来巩固。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这两门科目并非孤立,它们相互关联,互为补充。语言学概论提供了理论框架,写作提供了实践平台,汉语言基础则是连接两者的桥梁。要善于将三者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握住这两个科目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