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独自背诵政治缺乏明确目标,于是我自己购买了教育部门出版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时,配合老师的课程,我大约一两天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尤其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这部分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期间专心摘录关键知识点,进度确实较慢,每天投入近三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看完一章,我会完成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作为巩固。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用了大约三四天时间,而思修则在专心致志的一天内完成。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内容,因为主要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轮复习时,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因此忽略了练习册上的简答题。
到了第二轮复习,效率明显提高,我对照笔记,关注书中的标注,继续练习选择题,每天花费约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由吴赣昌主编的数学教科书,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均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籍的主要功能是奠定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要点,理解和运用各种定理及公式。亲自动手完成课后练习至关重要。至于复习和备考,可参考《数学核心笔记》来确定范围。建立一个错题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整理笔记也极为关键。我个人偏好使用A4活页纸,便于整理,最终消耗了一整包,足足500张(这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满满的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李剑《考研英语词汇真经》过六遍。前三遍全看,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这本书我觉得总结的很好。临近考试就拿出之前留下的近三年的真题,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训练。自己控制时间,做好之后再进行详细分析。
考研专业课方面: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一个涵盖广泛的专业领域,它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多个子学科。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关键的。例如,热力学的四大定律,不仅要熟记其表述,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是解决流动问题的基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对燃烧学部分,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机理、火焰传播理论以及污染物生成机制等内容需重点关注。这部分知识不仅理论性强,与实践紧密相关,凭阅读相关研究报告或论文来深化理解。
再者,传热学的学习中,了解各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基础,理解和应用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重要公式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别忘了关注一些特殊的传热现象,如多孔介质中的传热、相变传热等。
在复习策略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练习”的三步法。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深度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凭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强化记忆;大量做习题,包括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以此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
团队学习也是我很推荐的一种方式。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不懂的概念,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保持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