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的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我在七月下旬才开始学习,觉得时间绰绰有余。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一千题的相关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较为复杂,所以我在这上面花费了一些时间,而其他章节则相对较快。进入十月,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并用接下来的一个月仔细重做了全部的一千题。紧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十一月,肖八发布后,我集中精力只做了选择题和马原的大题目,其余的大题大致浏览了答案。到了十二月,随着肖四的出版,我就进入了疯狂背书的阶段,肖四的内容是必须熟记的。在备考后期,我重点记忆了肖四的大题,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考研数学方面:
答题的目的在于评估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自如地运用它们。在考试那紧张的限时环境下,只有对各个理论概念和其实际应用有深刻了解,你才能迅速作答。如果检索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十分钟,面对众多涉及多重知识点的问题,你必然无法完成所有题目,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因此,学习完理论后,务必持续练习,不断提炼题目的关键点,进行整理归类,以此提升解题质量和速度。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资料包括《红宝书》词汇、张剑的150篇阅读理解、历年英语一真题、以及英语二的真题集,还有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指南。我从三月份启动复习计划,就开始每日坚持背单词,直至考试,尽管说“背”,其实更像是反复看或者读,因为我并不喜欢那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也是如此。四月份我开始尝试张剑的阅读理解,但仅完成了大约一半,错误率颇高,通常一篇错三个。即便对照答案解析并翻译成中文,我仍然会出错,有些题目我甚至持有不同见解,怀疑可能是模拟题的问题,于是逐渐失去了继续做的兴趣。六月份,我转而投入英语一真题的练习,购买的是涵盖三十年的题库,起初的八十年代题目相对容易,随后进入九十年代的试题,难度适中。对于2000年以后的真题,我建议后来者可以从这个阶段开始认真做,每天我会投入两到三个小时在英语上,大部分时间用于词汇记忆,剩下不到一个小时用来做题。我没有强迫自己过多刷题,也没有深入剖析句子语法,只是整体翻译一遍,核对答案,找出错误点,因此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可供分享的经验。十月至十一月,我重做了英语一近十年的真题,十二月开始着手准备作文,我的建议是不要依赖模板,而是直接背诵整篇文章。最终,在今年的考试中,我客观题只错了两个,完形填空失一分,翻译部分关键内容无误,作文自我感觉良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是核心。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你需深入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等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这些内容,我建议多做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以便于记忆和理解。
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忽视。这部分会涉及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的稀缺性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等内容。这需你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思考能力,将经济学理论与社会、环境问题相结合。我通常凭阅读相关论文和报告来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
再者,计算题是经济学综合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供求模型、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等的计算。这就需你不断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会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以此检验和提升自有的计算能力。
案例分析是考察你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关注当前的经济热点,如国际贸易争端、环保政策的经济影响等,尝试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解读。我习惯每周挑选一两个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分析能力,也使学习更具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