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准备工作大约从10月初才启动,起步较迟,因此我需要在政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虽然我在政治考试中的分数并不突出,可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政治复习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艰难。初期,我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初次尝试时,几乎每三题就错两题。但随着反复练习,逐渐能捕捉到试题的脉络。千万不能轻易放弃!至于主观题,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前压力山大,甚至出现失眠,但实际上试卷上的大题并没有刻意刁难。风中劲草的第一册提炼了关键点,对我有些帮助,第二册是习题集,第三册是答案(我没有怎么用它来做练习,所以不做过多评价)。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有完成背诵,但在选择题部分还是有一定助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不要忽略其中任何一科,线代和概率这两年越来越重要,不好好学不见得都能拿分。我想说,基础一般的最好早点报班,最好是报一对一授课,不用看什么视频课,真的没有太大用还耽误时间。第二,一定的题量是必要的,但做题不在多在精,因为题是做不完的,做过的题,效果不好可以反复做,要搞懂。第三,真题真的要早点做,不要管别人,十月中旬差不多就开始做吧,至少两遍,晚了后期会很匆忙。真题一般比较简单,不用留几套模拟,全做完得了,越近的真题越要好好总结。第四,数学题感太重要了,一直到考研的前一天都要做题,练手感。后期要做的就是练题感,保持题感。张宇出了四套卷八套卷就做,李永乐6+2也做,可以多见见题型,模拟题比较难,也能练练心态。十二月,看基础笔记,背公式,做模拟题保持手感。第五,考场心态真的肥肠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自三月起,我开始了词汇积累,到了五月转而着手处理历年英语真题。我从过去十年的试题中挑选,专注于每日一篇阅读理解的练习,并在完成后梳理生词和短语。大约在九月中旬,当我完成了英语部分后,我转而去做前几年的阅读理解,依然坚持每日一练。在做阅读时,我会严格控制时间,确保总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维持答题状态。接下来是完形填空,也是每天一篇并进行整理。由于完形填空的数量相对较少,我在完成之后还额外做一些模拟题,主要是为了保持感觉,正确率并非首要关注点。十月底,我开始背诵作文素材,到了十一月中旬,我开始构建自己的个性化作文模版。至于翻译,我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仅限于实践真题的翻译部分,因此最终的翻译效果并不十分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你需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贸易规则和政策的知识,更是对全球商业环境、跨国企业运营模式、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金融的理解。这需你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全球经济形势有一定的敏感度。
在教材选上,我推荐使用《国际商务》(Michael H. Porter著)作为主要参考书目,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国际商务的核心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解读。配合《国际经济学》(Paul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著)来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
学习过程中,我将知识点分为几个大块: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与汇率、跨国公司管理和战略、WTO规则等。每个部分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整理出关键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并定期进行复习,巩固记忆。
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会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中找寻实际的国际商务案例,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它们,这样既提高了理论应用能力,也使学习过程更为生动有趣。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福州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做题时,不仅要正确解答,还要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建议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共享资源,互相激励。大家在难题上共同探讨,凭集思广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