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无需提前过多,九月启动已然足够,闲暇时翻阅精炼教材,足以让你对政治有个大致掌握,无需一字一句地钻研大纲,浏览一遍主要内容即可。进入十月,可以开始着手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习题集至少需完成两轮,务必专心致志,每道题目都力求完美。遇到选项,不妨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思考每个选项所关联的知识点,使用笔记记录下频繁出现和容易混淆的概念,这将为后期全面复习省去不少时间。十一月的重点则是实战演练,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
十二月是关键时期,因为这时肖老师的最后四套卷发布。尽管临时抱佛脚并不推崇,但必须承认,这对解答政治主观题非常有益。记住,选择题是基础,大题则需要重点准备并熟记。
考研数学方面:
实在记不清我究竟研习了多少遍真题,它在我手中翻来覆去,起初是全套演练,随后按模块深入,尤其是线性代数的部分,你逐渐会察觉到从十年前起,试题的命题模式显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你需要提炼并梳理这些规律,找出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脉络。这一步骤极其关键!随着练习的深入,由于已多次接触,解题速度自然会提升。至于下午的数学时光,我开始沉浸于张宇的18讲,初次阅读或许略感艰难,但绝对值得投入,这本书真的质量上乘!
考研英语方面:
我之前准备得非常充分,做真题也能拿很高的分数,但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自己认为,应该是作文部分出问题了,这边也告诫大家,作文一定不能考前一两个星期突击,不能随意地对待,要内化在平时的复习中。我的英语没有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这边再强调一下,真题很重要,因为我时间比较紧,只做了两遍。我说的做两遍是阅读,阅读有五大题(包括新题型),总分50分,比分这么大,大家应该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第一遍我是每天做一道阅读,然后仔细看解析,把重要和不懂的单词抄下来,平时背背,这边我说一下关于背单词这件事,因为我时间比较紧,真没时间把红宝书这一本单词书全部背下来,就下载了个背单词的软件,每天早上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的时候背一背,然后早上花个半小时背一背,还有就是背自己抄写的真题里的单词。直到考前,我的单词也没背完,不过考试的时候也没遇到什么阅读障碍。这个还是看时间吧,有时间能把单词书多背几遍,当然是好的。第二遍做真题我就是一整套一整套地做,一整套就包括完型、阅读、翻译(除了作文),一星期做两套,做完看解析,其实考研英语阅读的答案是有规律的,你多做几遍就能体会出来。我的阅读(五篇)错误一般在3个左右,也有好几年的真题全对和只错一两个的。这个正确度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我英语分不高,想来想去也只有作文的问题了,所以,作文一定要重视!血的教训!)。当然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错的比较多,慢慢就会进步的,不急。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是一门融合了交通工程、系统理论和数据分析的综合性课程。它要求理解并掌握交通流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需深入理解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流理论、交通网络设计和优化等核心概念,这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的关键。无论是线性代数、微积分还是概率统计,都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比如,交通流量的动态模型建立、交通网络优化算法的设计等,都需扎实的数学功底。我会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理论,还要加强数学计算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再者,实践操作也是学习交通工程系统分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案例分析,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交通流模拟,或者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这些都能帮助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也非常重要。交通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且紧密联系实际的领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如智能交通系统、共享出行等。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或参加研讨会,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