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看书时,区分哪些一般考选择题、哪些一般考主观题很重要,这样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一是总结历年真题,把以前考过主观题的知识点在书上标记出来,并记录考过的年份和次数;二是很多基础性的政治辅导书中都有说明。第一遍看书时主要是为了熟悉考试内容,把握重点,记忆倒是在其次。从第二遍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记忆了,要边看边思考,否则只能走马观花、事倍功半。基础扎实了,再背诵起来也容易。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的科目,这并非出于我精通英语,实际上我的英文水平只能算是普通。我认为英语的进步关键在于日常的积淀,短期提升的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回报率相对较低。并非说英语基础薄弱就意味着考研英语成绩不佳,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磨砺。在九月之前,我仅完成了张剑150篇的一小部分,还尝试背诵了绿皮书,但发现效率低下,遗忘了很多内容,而且许多背过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并未出现,所以我便停止了这种做法。从九月到考试前一天,我只专心地做了一遍历年真题。起初,我在做题时错误颇多,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每套题的风格都有相似之处,掌握了其规律后,情况便有所改善,后期阅读部分大致会出错四题左右。多做真题确实很有帮助,但我只做了一遍是因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过大,几乎用了一天一半的时间来钻研专业课,无暇兼顾英语。所以,对于英语学习,初期应尽可能多地分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朱伟的恋练有词,以缓解背单词的单调感。到了后期准备作文时,可以储备一两个通用的例子,以适应不同品质的要求。记住单词不必花费过多时间,感觉这样效率不高,建议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浏览一下,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真题中的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覆盖面广泛,包括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你需对每个部分都有深入的理解。教育学原理是基础,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等基本理论问题,理解并能应用这些理论是关键。中外教育史则需你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发展脉络,特别是重要教育家的思想和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是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工具,你需掌握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动机等核心概念。教育研究方法是实践性的,理解和掌握各种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我的学习方法是分块复习,每天专注于一个主题,比如一周内的一天专门复习教育学原理,第二天复习教育史,以此类推。这样避免知识混淆,也便于深度理解。我会做大量的笔记,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整理和记忆知识点,因视觉化的学习方式对我很有效。
对理解困难的部分,我会寻找相关论文或者书籍进行深化阅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背景。例如,当我在理解某个教育理念时,会去读它的原著,这样更能把握其精髓。
我还会定期做模拟题,凭实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每次做完题目后,我都会仔细分析错误原因,查漏补缺。这种方法不仅帮助我熟悉考试题型,也使我能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我还特别强调讨论和交流。我参加了一些考研论坛,与其他考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题,这种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保持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备考过程可能会枯燥乏味,甚至有时会感到压力山大,但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总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