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初期,浏览一下当年的重要事件,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实际上,如果你理智地评估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状况,尤其是那些顶尖学校的竞争极其残酷,每一分都至关重要。你会发现,政治科目绝对不能成为你的短板,反而应该尽可能提高分数,因为最终决定胜负的是总分。让我们回到政治学习的话题,在暑假期间,你需要对政治有个大概的认识,我习惯于早晨学习政治课程,晚上则按照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相关习题。9月到11月,进入政治的第二个复习阶段,每天分配半小时给它,这段时间的主要注意力应集中在专业课上。11月中旬开始全力冲刺政治复习,持续两周,同样是上午上课,晚上按部就班做题。我想推荐一些政治教材给后来者,比如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知识点提要》。要注意每个阶段使用相应的书籍。这些是考研者必备的经典资料,简而言之,《风中劲草》侧重于提炼关键知识点,《1000题》全是选择题,而《肖8》和《肖4》则是后期推出的完整试卷集。《风中劲草》可能显得单调,但它确实有效,每次仔细阅读都能显著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因此在考研过程中,阅读十几次是非常有益的。《1000题》我大约做了两遍,一次肯定是不够的。《肖8》可以作为练习使用,《肖4》可以选择一两套进行模拟考试。这些书不会一次性全部出版,《风中劲草》最先发行,其他随后,而《肖4》通常在考试前夕才发布。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三下开始我陆陆续续看掉了考研指定的课本,课后每一道题都做。在这个阶段由于接触到的都是新知识,觉得有点难是正常的,特别是高数那本书,我觉得很晦涩。但这是一个锻炼自己脾性的过程,课本的知识如果不牢固,后期全面复习起来会很吃力,所以就算再难,也请咬牙把它们啃掉。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两点背单词,做阅读(当然是主要是真题)。单词我是用的何凯文的那本比较薄的词汇书,每天一个单元,雷打不动,早上起来一遍,晚上临回去看一边,不用刻意背,看一遍就行,就这样一直保持到考研前一天,这应该是我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了,还有就是阅读理解,再十一月份之前英语什么都不用管,做好这两件事就够了,英语最重要的事坚持和重复。我一开始就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做阅读,阅读做的事1990到2004的真题阅读,对于阅读中的句子词汇是要不折不扣全部弄懂的,我都是头一天做完,弄懂,第二天早上再拿来读一读,看一看,记不记得住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要坚持!除此之外我每天还做两篇左右的模拟的阅读,用的书就是张剑的阅读150,这种阅读主要就是练手感,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没必要深究。从暑假开始就开始做04到20年的真题了,按照前面的计划每天一到两篇,做完了就再做一遍,一直重复到考研前,一定要注意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的不同,找出规律,这个听起来玄乎,做了三四遍自己就知道了,我今年英语四篇大阅读全对,当然在这过程中一定量的模拟题还是必不可少了,个人觉得张剑的那个150篇就够了(分为基础版和提高版)我只做了提高版,挺好的!十二月份开始做些英语的模拟试卷,自己算下时间,就当模拟考试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首要任务。“普通物理”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动量、温度、电场、磁场等。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例如,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不仅限于公式,更需深入理解其实质,即力的作用效果。
重视公式推导,非死记硬背。物理的魅力在于逻辑性和严密性,每一个公式背后都有一套严密的推理过程。凭自己动手推导公式,不仅加深记忆,更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电磁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图像和推导过程,远比单纯公式更有益。
再者,做题和复习同等重要。凭做题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找出知识的盲区。对错题,不仅要找到错误的原因,更要从中反思自有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我推荐使用历年的真题进行练习,因它们最能反映出考试的风格和难度。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普通物理中有很多实验原理,如杨氏双缝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等,理解并亲手操作过相关实验,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提问,善于思考,是我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也是保证效率的关键。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关键是找到适合自有的方法,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