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书,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看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真的是最花时间的一科吧。我用的是李王的全书,从6月底开始每天都花4h左右,一个暑期完成一刷,之后紧接着2刷耗时1个月,然后开始660和全书配合刷题,不过660量力而行,能做多少做多少。全书做的时候要把不会的题标出来,方便后期有针对性的三刷~真题用的宇哥的大全解,保持大概3天2套的速度就好了。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上模拟题和回顾错题本了~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要做题,题不能停,特别是后期啊~以前看过一句话“你做错题不是你粗心,是那道题你hold不住”,所以不要拿粗心当借口!!
考研英语方面:
从3月至5月末,我专攻英语词汇,每日投入3.5小时,疲劳时通过解决复杂长句稍作休息。进入6月后,我把重心转向研究历年真题阅读,因为词汇是根基,而阅读至关重要,尤其是真题阅读更是关键所在,其他海量阅读只能算是过眼云烟,必须牢记!它们有助于提升词汇量和解析句子的能力,但别过于纠结于做题技巧。每日一小时精读真题,耗时约四小时,其中二十分钟用于答题,十分钟查找生词和短语,一个半小时用来背诵全文,一个小时进行默写,并花一个小时剖析文章架构及命题者的思维模式。这个流程我在考前重复了三次,记得在模拟测试时,我的阅读理解只错了三个。我认为自己英语成绩不错的原因在于将所有八十篇真题阅读都背得滚瓜烂熟,直至考试前一天,我都未曾松懈,持续复习,这对阅读、翻译乃至写作都有显著提升。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相信你也能够做到。自10月起,我开始每日练习英语作文和翻译,同样反复至考试日。到了12月,我会清晨出门背诵过去二十年的真题范文,大作文一分钟一篇,小作文只需半分钟,务必熟练无比,考试时便能挥洒自如,灵感源源不断。确实,今年的英语考试并不算太难。11月我开始接触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新题型不容忽视,得多做一些模拟题来锻炼,至于完形填空,我只求达到六分,超越这个分数就是你的胜利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金属学与热处理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晶体结构、相变理论、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等。这些知识点虽然看似抽象,但却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我建议从最简单的晶格结构开始,凭画图、模型构建等方式加深理解,再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相变过程。
掌握热处理工艺是关键。热处理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每个过程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原理。理解并各种热处理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效果,是这个科目的核心内容。我会推荐制作流程图或者记忆卡片,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方便随时复习。
再者,实验和实例结合能提升理解。理论学习的,尝试阅读相关实验报告或参与实验室活动,直观地了解金属热处理的效果。例如,观察不同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理解其微观结构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做题和历年试题练习不可忽视。《金属学与热处理》的试题通常包括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覆盖面广且有一定深度。凭做题,不仅检验知识掌握程度,还提前适应考试的答题节奏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