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清楚的记得我是从八月一号开始看政治。(1)首先是《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每天看一章精讲精练,之后做一章对应的1000题,建议大家在暑假期间看完这两本书,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可以总结一下每一章的框架,不需要每一句话都抄下来,只是简单的自己总结一个知识点框架,这样最后脑子里的知识点不会乱掉。(2)我从九月开学开始背精讲精练,并且又做一遍1000题,还有《蒋中挺强化通关800题》,和以前一样,背一章做一章的题,因为暑假的时候由于开始对知识的不熟悉,所以做1000题的时候只能边看书边做,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只能九月再做一遍,再加上800题,这时候尽量要不要依靠书本来做题,开始让自己记一些东西,做题中遇到不熟悉的要开始强化,查漏补缺。(3)完成上面的部分,《风中劲草》三件套差不多也下来了,我从十一月开始背风中劲草,并且跟着做风中劲草的习题,其中穿插做《肖秀荣历年真题》,当然要说明一下,我上述所有的做题都是做选择题哈,风中劲草是一本必背神书,咬牙坚持背下来,也就相当于再巩固一遍知识点了,风中劲草里的一些总结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可以帮助理一下思路。(4)背完风中劲草就差不多快要临近考试了,《肖八》《肖四》也接连下来了,由于肖八先出版,所以我二话没说就把肖八背了,但是我拿到肖四一看,才发现几乎肖八中所有的知识点肖四中都涵盖了,而且都是原封不动的原话,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年都是这样,如果是的话,大家完全可以直接背肖四,肖八看着补充一下就好,但是肖四一定要背,一定要背,一定要背(重要的话说三遍)。
考研数学方面:
能拉开分数的,或者说能提升总分的大概只有数学了。数学很重要,它是一门工具。对于数学的复习没有捷径,还是要把相应的知识点掌握、理解,然后结合模拟题和真题进行巩固、提高。数学的复习要多动手,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复习书看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作对,对于一些概念、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理解记忆,一个公式自己推导一遍肯定比死记硬背来的深刻。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于数学方面的复习资料书店网上有很多,基本都大同小异,选择一些就可以了,资料多了也做不完。我当时的复习安排:复习全书(3遍)+选择填空660(2遍)+400题(2遍)+历年真题(3遍)+超越考研135(1遍)。数学其实考得都很基础,每年考得题型也都是那么几类,重要的是要会灵活运用。
考研英语方面:
自七月底起,我每日清晨必去图书馆先投入半小时背诵单词,依据清单逐个击破。七八月间,每日平均消化两至三个清单,若遇到陌生词汇量较少的情况,我会选择多学习一些。初期阶段的重点在于巩固基础,因此勤奋背词至关重要,这样后续做真题时能更流畅,尤其是那些常考词汇,必须熟记于心,因为它们常常在试题中反复出现。与此同时,八月中旬起,我开始着手做历年真题,每周坚持两套。真题无疑是提升英语分数的关键,整个备考期间,至少要完整做三遍,并且对答案解析要仔细研读,其中对复杂长句的剖析及额外知识点的拓展最好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查阅温习。我的英语作文复习启动得相对较晚,直到十月中旬才开始。起初是背了又忘,反反复复,过程颇为煎熬。背完后我会尝试默写,再找不同题目自行练习写作。随着练习的增多,我逐渐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语句和模板,考试时就能灵活运用,切忌全文依赖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统计学不仅仅是关于数字的游戏,更是理解和解释数据的艺术。你需掌握描述性统计,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基本度量,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描绘数据的分布特征。理解概率论基础,如条件概率、独立事件、贝叶斯定理,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统计推断的基础。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到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抽样分布的理解,以及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这里,中心极限定理和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的应用需熟练掌握。对参数估计,理解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以及最优化方法如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都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回归分析和相关性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逻辑回归等模型的构建和解析,以及如何解读模型结果,都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也是考试的新趋势,了解ARIMA模型、季节性调整等知识会很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不仅要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更要凭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和提升。深圳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利用真实数据进行案例分析,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也能培养你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感。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你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示,也凭解释和教导他人来深化自有的理解。在线资源如Kaggle、Coursera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实战项目和课程,作为自学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