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说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太早(十月份开始复习也不晚),我认为上辅导班也是有必要的。政治复习主要是看大纲,我大纲看的并不是很仔细,也就看了一遍,然后我又做了3000题,后来就背了主观题,我是在考后一个月才把大量的时间放到政治上的,在此之前专业课是我复习的重点。但是我后来做选择题发现,不仔细看大纲的后果是选择题错的非常多。但是我想没有太多时间了,只能通过多做选择题,多遇到一些知识上的空白,然后回头再复习一下相应的知识点。对于主观题的复习,我想最后的一个月是复习的关键,千万不要放弃政治的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得数学者易得天下,政治英语专业课分数差距较小,数学关键中的关键。大家多数用李永乐全书,那本书每个知识点都讲解非常之细,适合打好数学基础,但考试和平时练习是有很大差别的,考试难度在细节上比李永乐难度小很多,但在综合上难度较大。考试用的方法都是常见的,历年真题基本上大同小异,个别题型有所出入。我就是先学好课本,在学李永乐全书,10-11月份做真题分类讲解,不做整张卷子,按章节的一类题型加以练习,将真题当全书按章节分析透,基本上100分以上就差不多,等分类的熟练后再做成套的真题,练习题效果会比较好。李永乐660太难,不适合深究。大家把最常运用的知识点练习的太少了,导致没有把握住重点,得分较低。
考研英语方面:
建议依照艾宾浩斯的记忆衰退理论来规划各种学习计划,不仅限于英语,也适用于专业课程或政治理论。可以采用图表等工具,按时间顺序追踪你的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先完成每日复习,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以巩固记忆,确保学到的知识在长期记忆中得以保留,即使临近考试也能避免遗忘。对于新题型和完形填空这类题目,我倾向于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开始集中做过去三年的真题。原因有两个:一是新题型相对简单;二是完形填空的训练成效可能不太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它研究的是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这个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广泛且深入,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和极限状态设计等。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刚体、弹性体、内力、应力、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理解后续知识的前提。
在静力分析部分,重点在于平面杆件结构的受力分析,如截面法、影响线绘制、超静定结构的解题技巧。这部分需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升熟练度,理解和运用平衡条件是关键。了解并掌握各种结构类型(如梁、框架、拱)的特性也十分必要。
动力分析部分则涉及到振动理论,包括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阻尼振动。理解频率、振型和阻尼系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凭这些参数进行动态响应分析,这些都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至于稳定性问题,需理解临界荷载、欧拉公式,以及如何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在极限状态设计中,了解安全性因素和失效模式,能够帮助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中,除了课本知识,实践同样重要。凭模型实验或者使用相关软件(如ANSYS、ABAQUS等)进行仿真计算,这能帮助直观地理解结构的行为。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笔记系统,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不要忘记,结构力学不仅仅是数学问题,更是物理问题。要始终将实际工程背景融入到理论学习中,这样既能激发兴趣,也能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