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政治前要先看看往年的真题(我是后来才看的,现在想来还是复习前看比较好),然后就是看大纲和任汝芬的序列一,边看边做序列二。后来觉得看序列一不是很好,就只看大纲了。我认为没必要看序列一,但序列二的题要做,主要是做里面的选择题,分析题我都没怎么看,做选择题是为了知道哪些可以作为考点,这样再看大纲的时候更有主次。大纲我反反复复一直在看,看了几遍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每次觉得哪里不清楚就翻开看看。我从九月一号开始复习政治。我把红宝书(即大纲解析)这本书当小说似得,津津有味很仔细的看了两遍多,每一遍配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十月份风中劲草出来后,我放下了红宝书,因为实在太啰嗦了,考试嘛,还是要抓重点。每次做1000题都要在答案附近把自己上一次做错的选项写上去,下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加深印象,错误率会大大降低。我的1000题扎扎实实地这样做了三遍。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在十月份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对于长难句的理解要点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并且时常沉迷于研读,成效颇为显著。然而,我在暑假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单词的记忆工作,考研词汇被我反复背诵了好几次,也在扇贝单词上坚持打卡超过了130天,虽然这个数字并不算突出,但我深感自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准确率提升缓慢,于是决定报名参加课程,专心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在练习题目方面,我仅使用了历年的真题,没有额外购买其他的阅读训练册。九月时,我每天都投入时间阅读并研究了许多备考指南推荐的《丁晓钟英语外刊精读》,这本书相当不错,能够帮助我接触到多元化的主题,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考研中的热门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这门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领域。在复习时,我强调理解和记忆并重。理解是关键,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简单的事实记忆,是需深入思考其内在逻辑和历史背景。例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需理解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核心观点。凭阅读原著,如《资本论》,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则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时代性。这部分内容要求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还要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需大量的阅读和分析,尤其是要关注最新的政策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理解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非常有效的。对每一部分理论,我都尝试梳理出它的主要观点、发展历程和影响,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定期的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做历年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理解的重要途径。我经常参与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不同的视角和理解能帮助我更全面地把握知识点。
保持对新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的关键。比如,凭分析当前的社会经济现象,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读,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批判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