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看法是,以下步骤必不可少:仔细研读大纲解析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也要完成两次(一次正规做,一次专攻错题),同时配合风中劲草教材和习题各一遍,还需要熟记二十天二十题,以及深度理解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是选题部分,要求倒背如流!)和任汝芬及风中劲草的最后四套题。
首先,大纲解析绝对关键,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取代!必须认真研读至少两遍,如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要多加阅读!其次,1000题因其经典性,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工具。碰到难题时,别急着看答案,先在大纲解析中寻找解答,并做好标记。同时,重温错题也是提升选择题准确性的秘诀之一。
风中劲草善于提炼要点,其练习题设计合理,包含了历年真题,但其内容是精华版,建议作为补充,大纲解析仍是基础。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命中率极高,今年预测至少三道主观题,一道相关,去年则是两道。这系列试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使用过的人深有体会。
至于二十天二十题,注重简答题;风中劲草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则更偏重选择题。我本人并不惧怕政治,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开始复习,没全文背诵大纲解析,只专心记忆了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考试时选择题感觉良好,简答题也有充足准备,因此成绩还算理想。但如果你觉得政治难啃,最好多花时间,毕竟考试时政达不到分数线会很不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高分指南》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涵盖了多种题型和丰富的解题策略,虽然有些难题,但总体上不影响复习进度。相比之下,《数学分册》较为基础,如果数学底子不是特别薄弱,可以不必考虑。数学注重的是技巧而非海量练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完成《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后,你应能牢固掌握大部分知识和技巧。接下来,挑选一些习题来实践和稳固你的方法就足够了。我个人后来尝试了陈剑的《考前冲刺》和人大的《数学精选500题》,感觉成效平平,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建议主要还是以前两本书为重心,遇到例题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再查阅答案。至于真题的价值,无需赘言,大家都清楚。我在考试中只因看错题而失分,所以在考试时务必仔细审题,特别是处理充分条件判断题时,切勿急于求成,这是惨痛的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推荐使用“恋恋有词”来记忆词汇,这本书里的词汇往往与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词汇一致。建议先预习单词,遮住词义解释下的中文译文,自行尝试翻译例句,如此一来,在后续阅读时就能减少因长句难懂而产生的困扰。利用零碎时间,如睡前或晨起时刻,反复温习单词以加深印象。通过练习历年真题,你能逐渐摸清命题人的思路模式。初期可能会感到进度缓慢,不必焦虑,持续训练自然会提高效率。通常,试题的顺序是依据文章段落的顺序,多数问题的答案可在一两段内找到。若在考试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无需过于纠结,带着问题和选项定位相关区域再进行解析,这样能节省宝贵的时间。对于写作部分,可以借鉴模板,并结合个人特色进行改编,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平日多加练习,以免考试时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二是一门涉及数学建模、优化理论和算法的重要课程,它在专业学习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理解并掌握运筹学,能帮助更有效地解决实际的交通规划问题。
基础理论是关键。运筹学主要涵盖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需扎实掌握。例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要理解每一步变换的意义,不仅要知道如何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对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要深入理解它们的优化思想和求解策略。
实践应用不可忽视。运筹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我会建议大家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尝试用运筹学的方法来解决交通流量分配、路径选等问题,这样既能巩固理论,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编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求解线性规划的MATLAB工具箱,还是处理网络流问题的Python库,都需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凭编写代码实现运筹学模型,不仅检验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挑战是进步的动力。运筹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很大,新的优化算法和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是在研究生阶段应有的态度。
在备考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复习和自我测试,凭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不要忘记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