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书,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看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基础阶段我只看了课本。看的时候算着时间,计划好暑假前怎么着得把书看完一遍。然后课后题大部分做了一遍,第一遍的时候错题做了标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错题后来又做了一遍。这个时候看书要注意有的章节是不考的,你可以看看考研辅导书哪些是要求的内容,或者大纲里边就有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对照着看。这个时候很轻松,有时候还要上上课,平均起来一天付给考研的也就最多五小时,每天看完计划的书就从自习室拍拍屁股走人,生活得还挺惬意。
考研英语方面:
我开始复习英语是在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那时我先简单浏览了一遍绿皮书中的词汇,并将它们抄录在一个小笔记本上,尽管初次接触并未记住太多。进入正式复习阶段后,我每天早晨用大约一个小时来背诵单词,通常涵盖3到4个列表,其中包括前一天学过的两个列表以及新学习的两个。初期可以适度减少量,之后逐渐增加难度,有些单元的词汇既多又复杂,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而对于那些词汇量较少且易懂的部分则可迅速掌握。晚上临睡前,我会再次温习早上的词汇,时间长短不拘,只要完成记忆目标即可。到了后期,我减少了对单词的记忆时间,最多只用半小时,原因是增加了作文部分的学习,需要重新分配时间。关于记忆单词,我发现快速重复至关重要。许多人会因个别难以记住的词而浪费过多时间,但实际上收效甚微。这并不关乎你的记忆力好坏,面对困难的单词,适当地多投入些时间去熟悉是可以的,但不宜过久。确保每个单词的词性和含义都牢记于心,因为在考研中,考题往往会涉及一些不常见的意义。人的记忆是呈衰减曲线的,所以需要通过反复复习来加深印象。因此,我选择每天滚动学习少量新词,同时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回顾前一天的新词汇,晚上再加以巩固,这样的方法对我来说效果良好。当然,如果你已经是英语高手,可以不必采纳这个建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气工程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模块。电路理论是基础,理解和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至关重要。对网络定理如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电磁场理论则涉及电场、磁场的概念和计算,特别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电机学部分,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如何进行效率和功率计算,是重点。电力电子技术涉及到电力半导体器件、电源变换器等内容,这部分需结合实际电路进行理解和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应用”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再凭做题加深记忆,尝试设计或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学习电路理论时,我会自己设计电路图,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电流、电压的问题。在电磁场理论中,我会绘制电磁场分布,理解其动态变化。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真题,了解试题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定期的模拟测试帮助适应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建议大家多参与讨论,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或者寻求导师的帮助。有时候,别人的一个思路就能启发新理解。保持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面对困难要有耐心,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