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涉足政治复习相对较晚,大约在九月中旬才全面展开。主要参考了一本非常热门的教材,作者姓杨,书中的内容精炼且知识点清晰。我通读并尝试背诵了一遍,但记忆效果不佳,因此又反复研读了几遍,尽管如此,仍然推荐大家尝试背诵。对于真题,我个人没有使用,所以不便评论。我选择了肖秀荣的1000题,并完成了两轮,这是必须要做的部分。此外,我还做了一遍1600题,感觉作用不大,主要是用来提升手感。到了冲刺阶段,我使用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至于时政,我采用了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以及辅导机构提供的各种时政材料。到了考研后期,这类资料会大量涌现,无需过于担忧。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数学的学习中,有些章节难度较高,深入研究会相当繁琐,但如今的考试已较少涉及这些过时的内容,因此可以适度调整学习重心。数学复习切记要提早启动!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务必通读课本并完成课后习题。从3月到6月,你应该能初步完成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对哪些高频必考知识点心中有数。暑假期间是强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可进行全书的第二轮复习及加强训练。9月起,建议按板块进行专项练习,线性代数方面,我推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配合同类教材如张宇十八讲。10月中旬,开始着手30年真题,每天一套,严格按时限作答。进入12月,通过张宇的8套和4套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题的计算量较大,实际考试虽可能不如模拟题难,但由于考场压力,你的得分可能会略低于平时。因此,模拟测试的作用不容忽视。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了张剑的英语资料,但个人觉得不太适用,推荐大家可以试试丁晓钟的,有些朋友反馈效果不错。考研英语中,阅读理解分数占比最高,因此我专门选购了一本阅读理解来强化训练。做这类题目时,宜先快速浏览问题和选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这样更有效率。在读每个段落时,要留意提炼段落的主要内容,因为某些选项虽然正确无误,但如果与文章主题不符,也是不能选择的。我还购买了一本完形填空书,实际操作后,包括做真题时,我发现这部分难度并不高,所以没有投入大量时间去做。新题型相对容易,做一套真题就能体会到。对于作文,我在11月开始重点练习。机械地背诵模板对英语作文帮助不大,因为在考场上的实际应用可能会受限,反而影响发挥。我的策略是,在平时阅读理解时积累好词佳句,随着时间推移,积累越来越多,最后阶段再专门练习写作,将这些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通常涵盖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内容。晶体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熟悉各种晶系、空间群以及原子排列方式,这对理解材料性质有直接影响。对相图,不仅要掌握基本原理,还要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际的相图变化,例如铁碳相图等经典案例。
材料性能的学习不能忽视。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磁性能等方面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与材料使用场景相关的特性。了解这些性能如何受微观结构影响,比如位错、晶界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是提高答题深度的关键。
在制备工艺方面,粉末冶金、烧结、铸造、焊接等常见的加工技术需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过程,以及每种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新材料的合成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等也是考察的重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要结合实例去理解,阅读一些材料科学的经典书籍或论文,凭实例来加深理解。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需你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更考验综合能力。
定期复习也很重要。材料科学的知识点繁多,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建议每周都抽出时间回顾本周学过的内容,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保持好的心态是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关键。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和同学讨论,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