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初期,重点主要放在选择题上,因为大题的得分差异不太明显,并且通常在备考冲刺期间才会集中复习大题。对于选择题来说,涉及的知识点较为零散,所以在研读精讲精练时,需要细心,但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只要确保看到题目能识别并正确选择就行。1000题通常需要做两次,不过它非常基础,与实际考研试题存在一些差异。随着复习深入,后期的模拟题更能贴近真题风格,所以我倾向于遇到一套就做一套模拟题的选择部分,并及时整理错误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可以参考《复习全书》的李永乐和李正元版本,这是一本出色的辅导书籍,擅长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系统化。我曾投入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两遍,第二次阅读时我对数学的整体构架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而非匆匆浏览以求进度,质的提升远胜于量的追求。暑假期间是数学复习的理想时段,开学后很难找到如此集中的学习时间。这两个月对数学的掌握至关重要,否则后期可能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数学在考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赢得数学就等于赢得了全局。在十一月至考试前夕,应重新审视错题本,并利用《模拟题精点》进行练习,每周安排两次模拟测试。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觉得自己基础不错,大学也感觉一直在啃高中的老本。四六级倒是过了,暑假刚开始做黄皮书96-04的真题时,阅读总是错很多,完型也错一大半,顿时有点汗颜。当时还想英语可是我的优势啊,可不能落下。于是想着专项强化,开始做阅读150篇,做了几篇发现内容有点偏,心里一纠结,于是一心一意地开始做真题。从96做到04,刚开始做没掐时间,两天完成一套左右,下午分给英语,那个时候不要求又快又好,只想着读透文章,提高正确率。记得真题序页也讲了方法,第一遍做真题就是弄懂句子和积累不会的单词,有些单词频率多见得多也就知道分量,长难句自己一句一句地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于是做题远没有看解析耗时间。对了忘记提醒,单词是一定要背的,从大三下就开始背单词了,每天七点起床,第一遍新东方乱序版每天背一个单元,晚上复习一下因为是第一遍基本上晚上就会忘了一半,不过晚上不复习第二天早上就相当于重背了。就这样每天背一个新单元复习一个旧单元,第一遍完成也花了两个月。第二遍每天学两个单元复习两个单元,两遍下来大部分都印象深刻了,第三遍又从头过,特别注重那些前两遍加重点自己不记得的难词,一直到十一月每天早上我都至少花四十分钟背单词。英语我就是做真题,96年到04基础版,做到九月份过了两遍,就按照前面说的每个句子都在脑海里翻译,这样下来阅读和完形质量渐渐提高了。不过第一次做05年真题,新题型从来没练过手,结果全军覆没。。。也让我一度担心新题型这块,做了好几年状态好能对4个状态不好就全错,于是买了新题型的书做了几篇,总算是渐渐找到了感觉。作文呢准备的挺晚的,暑假断断续续地背了几篇,之后也没坚持,十一月份才开始写了两次作文,发现真的是词穷,而且单词好些个都能拼错,那时候才对作文紧张起来。早准备总是好的,不仅要背而且要自己动手去写而且尽快发现并解决问题,不然到最后发现文章尽是错误就很难纠正了,一些阅卷老师看到低级错误也会降低印象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单元操作”是化工领域基础且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物质分离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至关重要。例如,流体动力学中的压力损失计算,热量传递中的传热系数理解,以及在质量传递中对扩散现象的理解等,都是需深入研究的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对每个单元操作,不仅需理解其基本原理,更要凭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蒸馏这一单元时,不仅要了解蒸馏的基本过程和设备构造,还要能熟练运用蒸馏方程式进行计算。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验室的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公式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涉及大量的物理定律和计算公式,如欧姆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但并不等于理解,所以我会尽量去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凭做题来巩固记忆。我会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重点。在备考期间,我建议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样不仅熟悉考试形式,还能训练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往往需结合多个单元操作的知识解答,这是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好机会。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思考,有时候,别人的一个点拨就能你豁然开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