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根据我的学习经历和考研准备,我发现肖秀荣的资料相当可靠!我购买了1000题,在暑期开始着手,第一次是结合辅导书逐步完成,第二次是在新大纲发布后,专注于新内容,第三次则集中于错误题目,第四次则是自由回顾错题。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我做了两次,不断温习错题,而肖四的大题是必须要背诵的!今年考试中有不少原题出现,不得不佩服肖爷爷的精准预测。新大纲出来后,我入手了阮晔的知识点速记本,它的总结清晰且有条理性。在闲暇时刻,我也浏览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解析、时事政治手册以及蒋中挺的预测卷。尽力保持观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对于不住在家里复习的朋友,推荐下载“央视新闻”应用来观看。(主要参考资料:肖秀荣1000题、肖八、肖四、阮晔知识点速记本)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18年还是16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个科目上失利。要取得数学高分,我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充足的练习和坚定的决心。首先,建议采用李正元和范培华合作的粉色封面全复习书,内容编排得当,难度适宜,并配有实用的习题集。此外,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是公认的优秀参考资料,毋庸置疑。至于小题部分,660题或1000题任选一本足以。完成一轮学习后,整理错误并重新做一次,接着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强化训练。进入后期阶段,历年数学三的真实试题是必备的(尽管近年来难度有所提升,题型变化,但仍需重视)。另外,可尝试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年)和共创五套题(15-18年),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非常适合考研者,如果有余力,不妨多做几次。如果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材料,可以考虑《最后超越135》,李正元和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以及李永乐的《决胜冲刺6+2》。关于坚定的决心:18年的考研中,我在最后十分钟凭直觉猜对了三道选择题,这不是偶然。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充分,感到困难,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同样面临挑战。那些提早交卷的人未必就是高手,毕竟谁没算错过呢?大多数提前交卷的可能只是放弃了。当然,考前可以通过张宇的最后8套卷和4套卷来锻炼心态,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部分,真题我是从暑假开始做的,说实话是有点晚了。做的张剑的黄皮书,解析很清楚,又买了一份题。第一遍,我做了05年到15的。起初每一篇都是把不认识的词抄下来,把解析细细地看一遍。暑假过完,开学后每天依然坚持两篇阅读,做第二遍的时候仍然还会错一些自己错过的,这就是自己的薄弱地方,一定要记住。做第三遍的时候就快多了,差不多一天就能做完一张卷子阅读。我把近三年的真题留了下来,在后期做了三次模拟,然后继续按照上述方法多刷几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涉及到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保护的主要策略和措施等内容。在复习时,我将这些大方向作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对每一个主题,我都力求理解和掌握其核心概念,例如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等。
实践案例的学习至关重要。理论知识需凭具体的实例来加深理解。我会搜集国内外的环保案例,如中国的雾霾治理、垃圾分类政策,或是国际上的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分析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施效果,以此来提高我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和技术部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强调技术的应用,如废物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内容不容忽视。我会尽量找到相关的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进行阅读,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操作。
我还特别注重培养自有的批判性思维。环保问题复杂多样,往往没有绝对的答案。我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环境效益的权衡,以及短期和长期效应的考虑。
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我通常会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做一次全面的复习和测试,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