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起步时间稍晚,从九月启动,那时官方的红宝书还未发行。我选购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教授在考研界颇有名望,个人认为他的职业操守相当不错,多年的政治理论教学经验使他独具一格。尽管年年预测试题的数量带有偶然性,但肖老师的书籍确实有助于构建整体的政治框架,因此我以轻松的心态阅读它们。九月和十月间,每天午后饭后,我会在小憩前浏览一次精讲精练,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并校正,大约耗时不足一个小时,算是初步了解。晚餐后,我会找出做错的题目,查找精讲精练中的相关知识点来深化理解,日复一日如此进行。
到了十一月,我着重关注了毛中特与近代史中关于最新政策的两章,因为它们非常重要,于是专门留出一个月仔细研读这两部分,同时也会兼顾其它章节。进入十二月上旬,我购买了各类预测卷和背诵手册,包括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任汝芬、米鹏、蒋中挺等人的资料,其他人出的卷子我只做选择题,肖老师的试卷则连大题一起练习,至于背诵手册,我并未深入使用,只是挑了些关键点记忆。此外,根据肖老师的卷子标记了重点内容。
十二月下半月,我每天早上八点至九点朗读精讲精练及肖教授强调的部分,以便加深印象。最终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突出,不过在考试前的选择题模拟测试中,我能稳定拿到40分左右,毕竟考试成绩有时也取决于运气,所以我对此并无怨言。至少,在踏入考场的那一刻,我对政治科目充满了自信。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参考书就是恋练有词,黄皮真题和王江涛高分英语写作就可以了。英语主要是单词和真题,单词是贯穿英语复习始终的,从7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我就开始背单词了。每天早上半个小时,第一遍时是所有的都背,然后把自己本来会的单词划去,高频词汇再用荧光笔标注一下,第二遍时就是背高频词和其他生词,第三遍就只背高频词,单词大概就是这样的几个步骤,主要时要反复记忆,不需要把一个单词所有意思都记住,记住其中的两三个词性不同的意思就可以了。然后是真题,真题我做了3遍,第一遍真的错的太多,一个是因为单词很多不认识,另外就是没有做题技巧,而且7,8月份自己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考研状态,有点浮躁吧,不过刚开始错的多没事的,做完之后就好好看答案讲解,思考一下自己是因为哪句话哪个单词不会导致最后做错的,然后把错的单词几下来,一些长短句要怎么去分析,第一遍看讲解要很认真,也能发现一些做题技巧的,加上自己单词量的不断增加,之后第二遍/第三遍就会顺手很多的。作文的话就是背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就可以了,模板+自己的话+卷面干净字体工整,作文基本就没啥问题不会拉分的。翻译这个东西全靠积累,短期突击收效过低,除非英语基础很差的同学,否则不建议专门找材料训练。利用真题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练习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城乡规划原理是理论基础,它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历史、理论、政策等多个层面。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在于深入阅读教材,不仅要概念,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比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如何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不同规划理念如何影响城市形态等。关注最新的规划政策和实践案例,这能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城市建设史的学习需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要把握住城市演变的主线,理解各个时期的城市特色和建设成就。记忆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个人建议用时间轴的方式来整理知识点,这样既能清晰地看到历史脉络,也有利于记忆。
规划设计快题是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这需大量的实践练习,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解析,模仿设计,尝试自己独立完成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如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环境景观等,并学会运用规划原理去解决具体问题。快题设计也需好的绘图技巧,所以平时要多练习手绘,提高效率和表现力。
每个科目都有其独特性,但也相互关联。城乡规划原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城市建设史提供了历史借鉴,规划设计快题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学习中,我常常把三者结合起来,凭比较、分析和实践,深化理解,增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