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的政治成就总的来说相当令人满意。对于政治复习,我不建议过早开始,但这取决于个人状况。如果你觉得你的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富余,那么提前开始也无妨。我自己是从9月份大纲解析发布后才启动政治学习的。初期,我阅读了《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但感觉并未真正吸收,为了确保全面理解,我又通读了一次《大纲解析》,每天早晨研读几章,虽然当时并未记住太多内容,但这个过程帮助我对考研政治的整体知识架构有了初步认识。在此阶段,我也开始了历年真题选择题的练习,逐渐形成了后期复习的战略。
等到《风中劲草》出版,我才开始背诵政治,大约背了3到4遍。第一遍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其知识点不够详尽,通常我会结合《精讲精练》一起使用。随着进度加快,尽管经常忘记,我还是持续反复背诵。这一阶段主要专注于选择题的记忆,并配合《1000题》进行练习。当《肖八》问世,我才开始接触大题部分,分析了过去几年真题的答题风格和构造,同时也深入研究了肖八的大题,虽然不能说完全背下来,但每套试卷的大题我都仔细琢磨。如果早上时间允许,我也会挑选一些题目背诵。等到完成《肖八》的复习,政治学习已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那时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模拟试题,如《肖四》、《任四》等,我几乎全部购买并完成了选择题部分。对于大题,我浏览了所有试卷的问题,自行筛选出重点,并注意这些题目在其他资料中是否出现,重复出现的热点更是需要特别记忆。我主要背诵的是《肖四》和《20天20题》,不得不承认肖老先生的权威性。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主要复习的就是数学,全书过了近7遍,660做了两边,全真模拟400题两遍,真题两遍,张宇最后四套题一遍,最后二十天就看基础的内容去了,但今年数学确实难了不少,大家把模拟题一定要重视,不能抱着16年难17年简单这样的想法复习数学,要知道考研数学考的好基本总分也就不会低了,所以要做的就是刷题,找不足总结,再刷题。其实全书看到三四遍的时候基本真题就没问题了,但是要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动手,不会的多和同学讨论,一定要重视数学啊。我是没看课本,直接先把张宇的18讲知识点简单的过了一遍,没做题。然后用的粉皮的李开元的那本(李开元那本真的很好用,反正特别适合我)。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用的是张剑黄皮书附赠的单词书,用词根背书,效果很好。分为30个单元,当时采用艾滨浩斯遗忘规律来背,第1,2,4,7,15天重复第一天背的单词,这种方法很有效,44天便可以把30个单元的单词背5遍,只不过中间一段时间非常痛苦,坚持住后面就非常轻松了。顺便唠叨一句,单词在前期非常重要,决定着你的阅读水平,不要想着到后面还在背单词,那时候就没有时间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涵盖了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多个核心领域。在通信原理部分,理解并掌握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过程至关重要,尤其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以及噪声的影响等。数字信号处理中,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立叶变换的应用需深入理解,Z变换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则是重点难点。至于信息论与编码,基本的信息度量理论如熵、互信息,以及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的编码、解码原理要熟练掌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节的学习都应始于对整体概念的理解,细化到具体知识点。例如,在学习通信原理时,先理解通信系统的全貌,再逐步深入到每个环节的具体运作。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尽量凭实例去理解,比如凭模拟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来理解调制解调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能帮助你巩固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设计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能够锻炼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通信现象,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能加深理解。
再者,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甚至组织小型的研讨会,模拟课堂上的讨论氛围。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定期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回顾所学,及时梳理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