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1000题完了后,因为我做题的速度比较快,我又买了别的题集做了下。做完题有了错题后就可以对照这书去把知识点画出来了,建议搞一轮用一种颜色的笔,后期复习的时候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错。之后我就把错题整理分析了下,好好看了一遍笔记,感觉至少所有东西都过上两遍了,差不多到快10月底了,就开始做真题的选择。这里说一下,基本在11月底之前都在弄知识点做选择题,后边才会系统的复习大题。历年真题这时候有了前边的基础做的相当快,基本1个半小时内,2年的选择+对答案+分析都可以完成,而且我记得错的并不太多,时政错了不会没关系,主要是多选分析好。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让我们从研读《高等数学》的同济版本着手,接着可以浏览李永乐的全书或张宇的十八讲。接下来,我们要仔细研究线性代数的教材,紧随其后的是张宇的线代九讲。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解题策略和思维方式。如此反复研习两三轮,你会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牢记重要的公式、思路和方法。如果有些内容仍然不熟悉,那就再重复一次!然后,进入实战阶段,练习历年真题,并尝试模拟试题(张宇的模拟卷非常值得推荐)。此刻,我们并非盲目刷题,而是深思熟虑题目设计的意图,理解为何这样设置,如何应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当你洞悉命题者的思维模式,胜利就在眼前!十月份开始,专注于真题训练,初时可能会遗忘不少知识点,但这恰是自我检测的好时机,务必整理好错误题集。不同教师编写的真题集值得各做一遍,因为他们的解题角度各异,能拓宽你的思路。到了十一月中旬,建议试试李永乐的6+2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五套题。十二月,合工大的模拟试卷会发布,如果有空,务必完成,因为这些题目往往与真题有所重叠。
考研英语方面:
实际上,英语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日常的积累,我并不认同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英语成绩的观点。学习英语没有速成法,必须脚踏实地地记忆词汇、掌握短语搭配、练习阅读理解,以及撰写作文。阅读占据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的最大挑战并非陌生词汇,而是对复杂句子的理解,这需要你在日常中积累语法知识。每次完成一套真题后,给自己评分,若阅读部分达到30分以上,即平均每个阅读错误不超过两个,那就说明基本没问题。作文合计30分,仅次于阅读的重要性。推荐研读张剑黄皮书中各种级别的范文,一些常见的语句可以熟记于心,特别是作文的开篇和结尾,运用得当能显著提升作文质量,效果立竿见影。关于普遍认为较难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由于它们的分数占比不高,无需在此花费过多时间。况且这两部分每年变化较大,难以预测,难度对所有人都一样,你做得不好,别人可能也好不到哪去。因此,英语复习的重点应放在阅读和作文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定律和原理。这包括热力学的第一、二、三定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是理解化学反应本质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重要工具。在复习时,我建议先从理解这些基础理论入手,凭做相关习题来加深理解。
掌握各种化学平衡,如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是物理化学的重点。理解Le Chatelier's Principle(勒夏特利尔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对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至关重要。要熟练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或Kp,这对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非常有帮助。
再者,化学动力学部分,尤其是速率方程的确定和反应机理的推断,需深入理解。熟悉不同类型的反应级数,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这些都是常考点。量子力学部分虽然抽象,但掌握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以及光谱特性,对理解物质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也是物理化学考察的一部分。如何利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活化能的计算,或者凭半衰期法求解反应级数,都是需熟练掌握的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解理论,凭大量的习题去应用和巩固。遇到难题不要怕,多思考,多讨论,甚至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方便记忆和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