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楼主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应该只能算作是一般,但是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楼主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楼主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楼主来说至关重要,楼主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楼主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楼主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分数差距最显著的科目。9月26日起,我正式启动复习,首日便沉浸于高等数学(上册)的教材中,依赖模糊的印象,我在短短两天内迅速浏览了全部概念,却未曾解答过一个习题。接着,我通过实践来深入研读,因为单纯看书只能了解表面,无法真正领悟和运用,于是每天投入四个小时专注于数学课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复习书籍的部分内容,以此在一个月内稳固基础。此后的阶段,我投身于海量练习,强烈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参考资料,我依照数学复习全书(两次)、660题、冲刺6+2和经典400题的顺序逐个攻克。每次完成后,我会着重剖析错误,探究其根本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难度相对适中,对于擅长英语的学生无需过于忧虑,但它确实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科目。初期阶段,建议先尝试一两套历年真题以了解题型,但要避免过早耗尽所有资源,应保留一些真题用于后期的时间限制模拟测试。许多备考经验分享认为,反复研习真题就是提升英语成绩的有效方法,做3到5遍是合理的。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追求稳妥,可以考虑使用张健的《150篇》,这本书与真题颇为相似,适合初期练习。然而,进入后期阶段,务必专注于真题,各类预测卷并不推荐。原因在于,考研阅读中的词汇和表达常有复现。对待真题,需要深度解析,具体来说,先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依据谓语动词划分句子,再剖析每个子句的主谓宾等成分,逐句掌握后,整体串联并润色句子。在这个过程中,长难句的解析实际上相当于预演了翻译工作。我没有专门背诵真题阅读,但我熟记了大量的复杂句子,这对后期提高我的阅读速度和翻译能力大有裨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这四部分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框架。在复习时,我建议大家先分别深入理解每个部分的核心概念,再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数据结构,重点在于理解和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队列、栈等)以及相关的算法(如排序、查找)。我特别推荐动手编程实践,这能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计算机组成原理需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CPU、存储器、I/O系统等。理解指令集架构和计算机运算的底层逻辑是关键,掌握流水线技术和虚拟内存管理也非常重要。
操作系统的复习则要聚焦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四大块。理解并能应用多道程序设计、死锁预防、页式和段式内存管理等理论是考试的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五层或七层协议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框架。TCP/IP协议族的工作机制,如IP分包、TCP连接建立与释放、HTTP/HTTPS协议等内容需深入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凭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强化记忆,再辅以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知识。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训练也很重要,它们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