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10月份开始复习也不晚,参考书的话肖秀荣系列就不错。个人不喜欢死记硬背,就掌握大致的答题方法,对知识体系有个立体的认识,框架结构要有,看到题目就能提取出大概要点,然后再往要点里填充具体知识。感觉政治报个冲刺班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人平时不怎么关注时政,而且它可以帮你助清晰地梳理脉络,抓住重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过一遍课本,有时间则完成1/3的习题,选择经典的课本或者本校的课本均可,有些章节不考,可根据前一年考纲划掉。其中高数建议必看课本,课本有难度的可以看看汤家凤,张宇,李永乐或王式安的辅导书。时间还比较充裕的同学就可以着手全书。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安排时间。把真题中犯的一些低级错误的片段记到白纸上,记了大约有3张纸,每天拿出来扫10分钟的样子,这样的好处是当下次碰到类似的容易算错的地方时会很留心,后来证明这种方法对我确实有效果,但是偶尔也会犯一些新的错误......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学习中,首要任务无疑是积累词汇。然而,面对那些只有单词和释义的书籍,我常常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疲倦;尝试记忆单词、释义再加上例句,内容繁多,往往导致我在第二天几乎全然忘记。与同学交流心得也无法有效克服遗忘问题。实际上,考研所需的词汇量大约只有3000个左右,而大多数大纲和参考书列出的则是五千甚至更多,这无疑加大了记忆的难度。专注于这些核心词汇,它们仅涵盖考研相关的含义,顿时让我感到轻松不少,我的词汇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按照导师为我制定的计划,起初每天攻克一个单元的单词;次日,我会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学习新的单元。经过两三个轮回,我可以逐渐加快进度,比如第一天学习1到3单元,第二天则学2到4单元。备考期间直至考试前一天,都要坚持不懈,并结合做真题,你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稳步的进步。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不必过分专注于翻译部分。依我的经历来看,如果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翻译得分自然也不会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图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是最基础的部分,包括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符号系统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对地图投影的理解,不仅要明白各种投影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还要能够计算其变形情况;地图比例尺的学习则需掌握如何进行实地尺度与图上尺度的转换。
现代地图制作与分析技术也是考试的重点。GIS软件的应用,如ArcGIS、QGIS等,你需熟悉它们的操作界面,了解基本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以及制图输出流程。地理编码、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等功能的使用也要熟练掌握。在这个部分,理论结合实践是关键,多做实例操作加深理解。
再者,地图设计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理解地图的信息传递过程,懂得如何凭颜色、符号、注记等视觉元素有效地传达地理信息。批判性地阅读地图,理解其背后的地理含义,也是考察的一部分。
关于复习策略,我认为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将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大量做题和模拟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适应考试的题型和节奏,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与同学讨论,都能使学习更有效。保持好的心态,坚持到底,这是考研路上最重要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