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通过资料了解重点、解体方法和时事重点等,重在理解,很多东西理解了以后背起来就很轻松了,需要强化的地方就翻开书背一背。后期《肖八》买来练了练选择题,后面的大题我基本上没怎么看。押题资料我大概背了4遍吧,感觉比教材好背一些,有些需要强化的地方就回去看书。这个时候做选择题我一般错14、15分左右,运气可能会到8分,选择题的每道题,每个选项我会要求自己弄懂选与不选的原因,模糊的知识点用本一条一条记录下来,多翻书去看书上原文原段。到了12月份,我做了卢欣五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的选择题,大题一般就理了理思路,没仔细答。只完整做过2套题的样子。因为前期基础比较好,所以考试的时候也没什么压力。另外还有一点,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呵呵。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三个类别。自我评估,我的基础还算扎实。数学复习通常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你可以选择研读教科书,但目前市面上的复习全书也非常完善,可以直接使用。其中,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配以张宇1000题;汤家凤的复习全书及1800题;还有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660题,推荐挑选一套跟进。(我个人是完成了所有这些题目的)。高数的第一轮复习大约从3月持续到7月,主要任务是学习复习全书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必强求全部做完。第二轮复习集中在8月至9月,期间除了继续练习,还可以尝试张宇的新习题集,如闭关修炼180题,或初步接触历年考研真题。最后两个月,即10月至11月,应专注于做真题,从1987年至最近一年,如果时间充足,尽可能多做;若时间有限,至少要做近十年的真题,并重复练习。考试前夕,可以做一些市面上的模拟卷,如最后八套卷或四套卷来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词汇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任务。无论你选用哪本词汇书,你需要设定恒定的日目标,例如每日攻克一个单元或记忆80至100个单词,持之以恒地进行。反复练习,无论是从前到后还是从后到前,别惧怕耗费时光。渐渐地,你会察觉所需的时间日益减少,直至可能只需数分钟。这是因为尽管目标数量未变,但随着你对单词的熟悉度提升,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对于完形填空,我曾经一筹莫展,常听到同学们说这题得分不高,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因此我一直忽视它。然而,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我偶然找到了应对策略,尝试训练后效果良好。所以我建议大家提前多加练习,我相信你们肯定能超过平均水平几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有机化学的基础包括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反应机理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例如,理解不同类型的官能团如何影响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凭各种反应进行转化,是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步。对同分异构体的理解不仅需理论知识,还需大量的实例练习来提高识别能力。
熟练掌握反应机制是有机化学的核心。例如,了解亲电取代、自由基取代、加成消除等主要反应类型,理解每一个步骤中的电子转移和中间体形成,帮助预测和解释各种复杂的有机反应。常见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也非常重要,因这些因素会显著影响反应的结果。
再者,实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机合成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如重结晶、萃取、蒸馏等,都需实践去磨练。实验室经验能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使更好地理解反应过程。
,题海战术并非万能,但适度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做题时要注重分析题目背后的思路,不仅仅是求解答案。尝试自己设计反应路径,理解为什么选特定的试剂和条件,这对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是保持记忆鲜活的关键。将学到的知识结构化,建立自有的知识网络,这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从全局角度思考,快速找到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