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热能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肯定听到很多人说不用管政治,最后背背肖四肖八就行了,甚至有人真那么做,最后一个月才来看政治,我觉得完全没有理由随便轻视任何一门科目,政治和英语都是一百分,划的也是一个分数线,同样都是分,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呢,看你想不想为了那几分或者十几分去努力,我的备考过程是,七月中下旬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同时做1000题,我只做了一遍,后来把重心放在理解框架,要说政治就是背,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是理解知识点以后,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形成一幅图,这样就很牢固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坦白讲,我对英语的学习几乎是毫无准备的,直到10月才买了本张剑的黄皮书,草草地做了一遍阅读真题,还勉强背了几篇作文。尽管我也购买了一些书籍,但遗憾的是没能来得及全部读完。北京地区的公共课程评分标准一向严格,而这样的分数在初试中还能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也让我感到相当尴尬。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恋练有词:2015考研词汇识记与应用大全》、《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英语二的真题仅供参考,因为阅读理解的命题风格略有相似,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专注于英语一的历年真题)。从7月开始复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背单词,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轮单词记忆。这个过程确实乏味,选择小本单词书的原因是担心大部头的教材会让我望而生畏,太过于厚重。全书共有约50个单元,我每天攻克两个,同时还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所有内容。每完成10个单元算一个阶段,之后花一天时间复习这10个单元的单词,然后再继续新10个单元的学习,这时候就可以不再顾忌先前的10个单元,否则任务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让你失去坚持的动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动力装置原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多个基础学科知识。你需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流体力学的基础如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传热学,要熟练运用对流、辐射和导热的基本计算公式。
关注设备与系统。动力装置包括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如蒸汽涡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运行特性都需了解并能够进行分析。了解动力装置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比如船舶动力系统、电力发电系统等,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再者,实践与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的,凭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应用能力。尝试分析动力装置的设计、优化问题,或者研究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效率变化。这需你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持续的学习与复习。动力装置原理的知识点繁多且深入,需不断重复和巩固。我会建议定期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够帮助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利用在线资源和学术论文,保持对最新科研动态的关注,这对拓宽视野和提高深度理解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