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十月份开始每天晚上看一部分,大概二十多天看完了大纲第一遍,然后就在每天晚上做肖秀荣的1600题,做错的题在大纲中找到出处,这么做完一遍也就十二月份了,对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用了一周时间看了一遍之后,就开始读第二遍,基本上也就是一周左右读一遍,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关于背诵的事情,我一直很抵触背诵,后来发现其实看书就像这句话说的那样,看书学习其实就是从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知道,再到你不知道你知道的过程,虽然我是学理科的,但我认为文科的学习方法不应该是背,而应该是多看,没看一遍就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更深入的理解都更帮助了自己对内容的记忆,这才是所要达到的目的。我的政治复习就是读,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再看点选择题,进了一月份就只剩两周时间了,买了20天20题结合核心考点有选择性的背了一遍,记住的都是大概和理解,就这样参加了考试,考试那天因为没把握好时间,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二问都没有做(10年得政治大题只留了很小的空,我考完还有十几分钟没事干,而11年得政治题答题纸变了,每一道题空的位置几乎是10年得二倍还要多,造成我前面写的太多后面没时间了),考完都要崩溃了,觉得自己不争气连题都没写完,然后因为重要的还在后面才调整心态,哎,现在想想真的太不容易了。政治算是我投入最少但是结果还不错的科目了,我是从9月份开学正式开始复习政治的先是看精讲精练,配合着精讲精练做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这会不用急着背,反正过几天也会忘掉,只需要熟悉一下知识点,我是保持1~2天1章的速度,有的章节只需要快速翻一下就好,有的需要重点识记,肖老爷子会提醒大家哪些是重点章节的。做完1000题之后可以看一下风中劲草,这上面的知识点比较明确,我后期基本都是在看这本书,八套题出来之后做了一下选择题,看了一下主观题。可以这么说,1000题是用来搞定选择题的,而最后四套题是用来解决主观题的,考前我就只背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试卷发下来肖老爷子全部命中,最后四套题就是让你无论遇到什么题目都能有话可说,所以在这方面我是十分的信任肖老爷子。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信心,源于我在理工科学习背景下的良好数学功底,以往的数学三考试难度不高,因此我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没有购买复习资料,只选购了一本真题集。我依赖本科时的教科书回顾知识点,自我感觉掌握了所有内容后,便开始了真题练习。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并未全力以赴,偶尔出错也只是认为是粗心所致,以为正式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就能避免。然而,这次考试的难度超出了预期,题目更复杂,时间紧迫,导致我没有余裕去检查,只能草草地完成了试卷。当时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能拿到大约130分的成绩。
后来核对答案,我发现错误颇多,不只是我自己,网上的参考答案也有不少错误。我能辨别出网上答案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解答,也发现了更多疏漏。如果初试中再错一题选择题,我可能就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逆袭了。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却连考研都未能通过,这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在准备复试期间,我一直懊悔不已,总想着当初若能在数学上下更多功夫,多拿几分,现在的处境就会更有利。
考研英语方面:
冲刺阶段(12月初-考前)回顾笔记,总结作文框架,适当模考。主要看做过的真题和笔记,着重复习做错的题和薄弱知识点,整理写过的作文,总结不同话题的常见行文思路,适当总结通用的作文框架,以便在考场快速成文。可事先预留1-2套真题,在考前1-2周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演练,熟悉考试流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涉及到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含义,能帮助更好地把握后续的计算和分析。例如,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形状改变的程度,这些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频繁运用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定律和公式。胡克定律、剪切模量、泊松比等都是材料力学的核心定律,它们为解析材料受力后的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理解这些公式,能够使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
再者,实践应用不可忽视。理论学习的,要多做例题和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不仅能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一些复杂的结构问题,尝试画出受力图,这样有助于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案例分析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强调实际应用,凭分析真实的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理解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防护措施。
团队讨论和教师指导同样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考角度;向导师教,能得到更深入的专业见解。保持好的心态,合理规划时间,也是顺利凭考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