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红宝书》被视为唯一的命题来源,其独特价值无法被其他书籍替代。虽然有些人认为它的组织结构不够清晰,但你可以通过自我标注来创造自己的逻辑体系。例如,可以用方框圈出重要名词,用横线强调关键词,用数字标出列出的观点序列。然而,切忌过度标注,否则会混淆重点。特别要留意《红宝书》中的引言部分,并标记它们所属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常见的考点。充分利用肖秀荣的1000题资源,完成练习后,应从《红宝书》中找到每个选择题对应的理论点。尤其是错误的题目,不应仅满足于查看答案,务必回溯至《红宝书》深入理解。此外,将1000题中的常见陷阱和难题补充到《红宝书》的相关章节,便于后续查阅和对比。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详细阅读一章《红宝书》,并同时梳理其内容和要点,然后做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单选题。由于不定项选择题难度较大,初读即做可能会挫伤信心。这个阶段旨在打牢基础。其次,在首轮标记的基础上再次通读《红宝书》,读完一章做一章不定项选择题。这一阶段是为了巩固和提升。最后,使用历年真题及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仅做选择题)进行实战演练,确保清楚每题出自《红宝书》的哪个部分。这一步旨在填补知识漏洞,培养考场直觉。考研政治中,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主观题大家差异不大。而在选择题中,不定项选择题尤为决定性。因此,我们的主攻方向就是选择题。经过三次复习,选择题部分基本就能掌握。时刻关注时事,每天都学习一点(以防押题现象,因为你不知何时会考到)。早期接触的肖1000题,今年的真题中出现了原题的多选题(可惜已忘答案,感觉白做了,可能也在肖八中出现过,很多人说肖八命中了不少题目)。11月开始做并背诵肖四的大题,所有题目必须全部熟记。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我构建了数学的整体框架,明确了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题型。个人觉得这个框架至关重要,它使你能从宏观角度应对各种题目,避免淹没于无穷无尽的习题中。这就像在你的思维中植入了一幅详尽的地图,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将其归类到特定的知识点,这种训练会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务必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于脑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家林达华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维框架。
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复习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安排在上午,每天大约看10页。遵循几点原则:1. 务必动手写,避免眼高手低;2. 遇难题勿急着看答案,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应在每道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 对久思不解的问题,可请教高手或做标记,留待日后解决(我后来甚至忘了曾经有不会的题目)。
数学某种程度上类似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能模仿大师之作,但通过反复训练,你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就像书法中,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即使面对未曾尝试的新类型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10月16日至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成后,开始了让人望而生畏的660题。别因其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掉以轻心,每道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具价值。尽管题目设置恰当,深入研究每个问题的核心很有意义,尽管真题难度与此相距甚远,关键是掌握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目后来未能重新回顾,导致遗漏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以便有更多时间调整计划。
11月11日至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开始,我着手真题,用10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水平。对完答案并修正错误后,只需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成绩大致在120-140分之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较易;另一方面,平日训练心态轻松,3小时答题过程愉快无比。那时每天早晨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如同热恋一般。
11月20日至12月23日: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数学模拟套卷练习。在这个阶段,每次做一套模拟题,就能复习各章的重点内容。虽然无法覆盖所有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排有一定规律,能随机复习到重要知识点。需遵守以下原则:1. 每套题限时3小时,时间到即停笔,对照答案自行评分;2. 严格遵循考研数学的考场规定,禁止查阅资料、交谈、求助或嚼口香糖;3. 采用交错训练法,不同老师的题型风格各异,比如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以此循环,能增强适应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今年考研数学风格变化较大,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尤为棘手。对此,不断练习模拟题,遇到新题,提升解题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模拟实战让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小时内,应优先处理相对简单的题目,过于困难的可暂时放下,策略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这段时间内,你也需要锻炼书写规范,例如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提供与考研相同的答题纸。合工大的几套试题非常有价值,我在考场上解答高数部分时格外顺利,因为那些题型几乎都在之前15套卷中遇到过。因此,我仅用1小时20分钟完成了高数大题,剩下约1个半小时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的复习步骤是:自己做题1遍,跟着精读1遍,自己整理笔记、句型1遍,回顾各年笔记整理题型1遍,时间是从暑假开始的,大概做到11月初就结束了,所以大部分一共看过4遍题目,然后选择近三年的文章熟读,背一些句子,这些是后期后空就背,没空就算了,我实际上背完了也没有考查或回顾。完形填空关。我觉得完型是考察平时积累的题,他不考你特别语法类的知识,但就是那些相近词也容易把人搞崩溃,所以平时多积累一些固定搭配,各类词的用法,各类词组的用法还是有必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它涵盖了流体静力、流体动力学以及连续介质力学等基础概念。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如压力、流速、密度、压强等基本物理量,是深入学习水力学的前提。我建议多花时间去理解这些概念,不是死记硬背公式。
理论联系实际。水力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应用。例如,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流动阻力的计算,这些都是凭具体案例来理解和记忆的。我常常会找一些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和计算。水力学中的许多原理都需凭实验来验证,如堰流、管流等经典实验,它们能直观地展示水流现象。大量的计算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手动计算还是使用软件模拟,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水流行为。
要善于利用资源。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丰富,有许多经典的教材和研究论文参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教授和同学教,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水力学的学习并不只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思维的锻炼。它要求具备逻辑严谨性,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分析问题。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每当我解开一个难题,都会感到无比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