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高中是文科生,所以政治上有一定基础,所以从9月底才开始复习。政治主要包括五部分,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形势政策。书买了大纲、风中劲草、1000题、考点预测、8套卷、4套卷、肖秀荣形势政策、(米鹏三套卷、20天20题、任汝芬4套卷),大纲看了两遍,基本看了一个月。后期换了风中劲草。风中劲草全书读了3遍,最后看了自己画的重点1遍,一直看到考试前。然后这其中,穿插着做了2遍1000题。就我个人的经验,这种应付选择的题目,一定要多重复。细细的看,重复的次数少,我觉得效果不好,毕竟挺枯燥的东西,到头来可能没留下多少印象,我看书的时候就强迫自己拿着笔画考点,很提神。然后1000题,我的处理方式是先把正确答案抄上去,只看正确的选项,然后看答案解析,看错误的选项哪里错的。政治这个科目,永远看对的东西,不看错的东西,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潜意识里对的东西就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形势政策最后一个月看肖秀荣的热点时事就好了。政治我的观点是选择非常关键,如果你选择做的好,能拿到40分,大题拿个平均分,就妥妥上70分了。选择多看风中劲草很有用,尤其要关注时事与毛概的结合。大题拿到30分应该比较容易,毕竟有押题四套卷,就算是没见过,自己用政治素养也应该能编出一些。今年主观题基本全是四套卷上的,所以4套卷一定要好好背,最后我留了15天,4套卷和米鹏的押题背了3遍,如果要背多个押题的时候,还是要把肖秀荣的4套卷放在第一优先级上。另外字一定要好好写,学习累了可以练练字,我感觉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写快一点,能多写多写,说不定,你多写的一句就有一分,说不定就这一分就能改变考研的结果呢。当然靠谱的优先写,也要注意考试时间的把握。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三月起便浏览了课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直到五月才开始深入研究数学全书。起初,我认为自己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足够,大学数学也学得不错,以为全书会轻而易举,然而实际入手后却发现相当困难,每个章节都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来完成。最初,我会尝试不看答案逐题解答,有时思维受阻,有时出错,这让我倍感挫败,甚至后来遇到难题就直接看答案。不过,我及时调整了这个习惯,在六月底前专心致志地重新做了一遍,但仍缺乏整体框架的理解。进入七月中旬,我在暑期留校继续学习,再次复习全书,这次我对知识点有了更系统性的把握,明白每个题目测试的具体内容。第二轮复习时,我搭配了660题,尽管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有些题目需要的计算量堪比大题,对我极富启发。起初在660题中犯了不少错误,并逐渐察觉许多知识点反复出现。八月底,我完成了第一遍660题。九月开学后,我没有参加课程,而是开始了全书的第三次研读,同时做第二轮660题,随后着手历年真题,按时间顺序依次去做,最后两年的题目作为限时模拟训练。做题时,关注的重点不是分数,而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十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十多套真题,于是购买了市场上热门的张宇、汤家凤和李永乐等人的模拟试题集。半途而废地做完一半后,我转而开始第二次做真题,并整理错题本,对同类问题进行分类。十二月,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同时也购入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卷子,不过后者难度过大,几乎无法下手,最后我专注于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两天,我挑选了近两年的真题作为实战演练。总的来说,关键在于质量而非数量。
考研英语方面:
从大三下学期末起,我每天都会浏览红宝书的两单元,暑期期间则稍微接触了一些150篇练习,实际上我的暑假几乎没有专门复习。真正集中精力是在大四上学期,那时的重点是掌握语法规则、破解复杂句子以及学习阅读理解的策略。对于词汇,我大约重复学习了三四轮,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来过两单元。我倾向于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单词,不喜欢机械地抄写和背诵同一词数十次,而是倾向于每天看几个单元,持续不断地看,不给自己太大压力要求当天必须记住,但通常经过三四轮的重复,单词就能自然而然地记牢。到了最后一个月,我便停止了这个习惯,因为词汇量是阅读能力的地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方面。你需深入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力的作用线、合力、分力等,以及牛顿三大定律。掌握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比如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ystems 和超静定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公式记忆要精准。工程力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例如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等,这些都需精确记忆并能灵活运用。但,死记硬背并不够,重要的是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快速准确地选和使用。
再者,大量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找一些经典的教材,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做透每一道题目,尤其是那些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检验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也是提升的关键。工程力学常常需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非常重要。你尝试阅读一些工程实例,理解力学原理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对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方式。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互相讨论难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也能激发新的思考。定期的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这帮助你及时发现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