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可以说是一个高效率的学科,意味着我们只需投入少量时间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去年,我从7月才开始复习政治,9月至10月期间,我重温了课堂笔记两次,大约每天花费半小时。进入10月,我启动了1000题的练习,到11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半的刷题。随着肖八的发布,考虑到其精炼且时间紧迫,我没再重做1000题,而是直接专注在肖八的选择题上。(我没有专门背诵大题)肖八的选择题至关重要!每次完成一套试题后,我会将那些不熟悉的知识点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利用餐后休息时间随时复习。我发现这种高频回顾的方法非常有效!起初,我平均会错5到6题,得分稳定在30多分,但做到第四套时,成绩基本保持在40分以上。12月初,肖四问世,这也是必背的内容!肖老每年差不多能预测中3道左右的大题!肖四的答案较为复杂,需要自行梳理。最初,我大约花一个半小时来背两道,熟练后,每道题仅需35分钟。虽然我只完整地背诵了一遍,但在考场上答题却感到相当流畅!
考研数学方面:
我原本对数学一窍不通,但在意识到自身状况后,早在三月就开始了自学之路。一开始,我毫无头绪,不知从何着手。我购买的第一批书籍是李的全套教材和考研数学课本。课本匆匆浏览一遍,由于内容繁多且无法抓住关键点,看完后感觉收效甚微,几乎等于没看。于是,我决定专注于李的复习全书,但初期阅读过程异常艰难,新知识如潮水般涌来,令我应接不暇。后来,我调整策略,战略性地舍弃了一些知识点,咬牙完成了第一轮学习。紧接着第二轮,逐渐填补了遗漏的知识点。自以为有了些基础,便尝试做模拟题,结果真题的难度瞬间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不足。面临挫败感的冲击,我又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目标是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考研英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英语主要是单词和长难句比较难,选项中的陷阱很少,只要读懂主要意思就好。所以考英语做一遍真题积累重点单词,和学会分析长难句就好,找解题思路,分析干扰选项的设置套路,找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之间的区别。完型填空,近几年完型填空好像比原来简单了一点,但是完型填空难,且分值低,所以英语基础不好的可以放了,感觉自己有能力的可以锻炼一下,提高竞争力。作文好像没什么技巧,就是背诵范文,形成自己的框架,根据自己的框架练习写作,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二,理论基础至关重要。你需扎实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供求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市场结构、经济增长模型、货币政策等。这些知识点不仅会选题中频繁出现,也是解答论述题和分析题的基础。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公式是经济学二的关键。比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IS-LM模型、AD-AS模型等,需理解它们背后的经济含义,并能在不同情境下应用。要注意理解模型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这对答题的深度和全面性至关重要。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多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如国际贸易摩擦、财政政策的影响、金融危机等,尝试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这不仅能帮助你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也能在实际考试中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学习方法上,我个人推荐“三步法”:先通读教材,建立整体框架;精读,深入理解和记忆每个知识点;凭做题巩固,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
找到一个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也很重要。有些人早晨头脑清醒,适合早起学习;有些人夜晚效率高,调整到晚上。关键是要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避免临时抱佛脚。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考试有其应试的一面,但经济学的魅力在于它对世界的解释力。不要只把经济学二看作一场考试,是将其视为探索经济世界的一个窗口,这样你会更有动力去学习,也更能享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