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学习是从十月份之后启动的。我研读了一遍重要文献,并同时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道选择题集。选择题在政治科目中占据了关键地位,特别是多项选择题,常常成为区分成绩的关键。我仔细阅读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并且完成了肖秀荣关于时事的小册子。接着,我进入了真题练习阶段,但之前学过的内容总是遗忘。我浏览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主要是为了理解整体框架,同时也逐步背诵了一些考点预测,然而任务量巨大,最后只能全力以赴地做好并记住了肖4的题目。令人惊讶的是,考试中有不少题目与肖4的答案相符,这真是出乎意料。因此,对于政治学习,我希望你们能更用心一些。不能完全照搬我这种敷衍的态度,毕竟政治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它直接影响到总分。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方面,首先确保逐题细致地回顾课本并完成所有习题。其次,建立一个错题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会不断重演,经常查阅有助于改正。然后,深度剖析历年真题,如果它们仍需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那么就把真题当作模拟考试来对待,同样要深入理解并分析。如果你觉得真题过于简单,可以尝试一些模拟题,以挑战自我(但记住,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不宜过难或过易,以免影响你的数学水平提高)。从11月直至考试前一天,你应该重温一次错题集,并每周进行两次模拟测试。
考研英语方面:
至少需要完成4至5轮的英语真题练习,但切记,刷题仅是手段,关键在于深入总结。真题的样式历经变迁,最终会趋于稳定。即使表现不佳,也别让情绪受影响。把2013年至2018年的试题保留到最后,模拟实战,限时完成,并仔细反思。完成后如何继续?不断重复,做,持续做。购买实惠的真题集,不必再斥资购买张剑的书籍,价格不菲。这个过程对英语基础薄弱者来说确实艰难,保持坚韧的心态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以后的真题在难度和逻辑上通常更为友善,你可能会感到相对轻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是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探讨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佳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是基础,要掌握价格如何由市场决定,以及价格变动如何影响供求量。理解效用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生产者理论和成本概念也非常重要。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及其特点也需深度理解。
对宏观经济学,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是基础,IS-LM模型、AD-AS模型则是理解经济周期和政策效应的关键工具。经济增长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重要的考察点。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尽量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记忆效率。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案例分析题,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后期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积极参与讨论,无论是线上论坛还是线下小组,都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路。可能的话,找一位导师或者学长学姐指导,他们的经验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