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纲+1000题+8套卷+4套卷政治留到9月份政治大纲出来以后再复习是来得及的,每年大纲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即使对于一战的同学来说,政治也可以放在9月以后开始复习。我政治的基础比较差,因此拿到大纲后先认认真真翻了一遍,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按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做完了1000题的第一遍(只做选择部分),第一遍1000题我找了个专门的本子写答案,没有直接做在书上,每一道题都能在书上找到原知识点,我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上勾出来,这一步真的非常耗时间,等我按照这个节奏做完第一遍已经十月底了,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做之前没有再看大纲,还是做在本子上,同样,将第二遍的错题在大纲上用红色圆珠笔勾出来。我发现,第二遍做之前错过的题还会再错,不过这很正常,但正确率比第一遍还是高了不少。这样做完第二遍时,已经十一月中旬,然后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十一月之前做完第三遍。第三遍直接做在书上,不用抄题号的感觉超爽!第三遍正确率大幅提升,毕竟第二遍战线时间较短,记忆还在。还是再换一种颜色的笔将第三遍的错题勾在大纲上,这样你就有了一本针对自己缺陷的大纲做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材料,1000题的使命到此结束。进入十二月,开始做肖八和肖四,检验水平的时刻到了,肖八肖四是按考研试卷的题型来出,难度和考研比较接近,可以拿来找找感觉。时间不够的话肖八大题可以不做,但最好看看,我考试的这一年马原大题在肖八的前两套某一套中出现,几乎是原题。肖四大题建议全部做完并背诵答案,虽然每年命中率都不同,但一般至少中一道。我这一年中了三道之多!考前除了背肖四大题就是再多翻翻大纲,上面满满的笔记,挑重点看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底子好,所以可能不能给出零基础的建议。但有一点我要额外提一下,对于做过真题后的错题,反复看,不要背答案,好好理解,直到自己能独立完成做对,甚至看见题就能想起每一步的做法为止。(数学做题一定要动笔,犯懒数学会让你在实战时输的很惨)数学就是跟着全书走,天天看,一边做一边看。刚开始感觉自己基础不好的可以下载一份考试大纲,有重点的看看课本做做课后题,然后再上手全书。暑假后逐步做卷子,我先做的模拟卷,双李的,都做过。模拟卷的难度远大于真题,很多套路已经掌握了,做完模拟就做真题,基本都可以做出来,当然有些题还是需要积累。刚开始你会觉得这数学怎么方法这么多,但后来你就觉得做法就那几种,掌握了也没啥。考研的历时很久,4,5月开始学数学英语就好,踏踏实实学,完全学的来。感觉全书比较散,知识点全面但是不够系统,你看一遍基本记不大住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虽较为平易近人,却不能轻视,得倚仗正宗的英语试题来打牢基础哦。市面上多数出版社的真题集通常按94-04和05-15两个阶段编排,总计包含22辑题目。头11年的练习用于培养语感,建立信心。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自己的正确率飙升,做题愈发流畅,即便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凭借策略也能选出正确答案。说到词汇,我的对策是,在做真题时随手标记生词,完成后再一一查阅,将词性、含义和常见用法直接注解在试卷旁。我还准备了个笔记本,特地抄录这些真题中的陌生词汇,其实就是在抄写中加深记忆,同时也包括答案解析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等。这确实是个耗时费力的任务,不过持之以恒,效果显著。刚开始时,我一天专注于做题与校对,另一天则用于整理总结,每天至少投入三小时。后来熟练后,我就在同一天内搞定所有步骤。每天在开始新的真题前,先复习前一天笔记本上的知识点,如此循环往复,定能峰回路转。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统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概率论、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多个领域。对每一个术语,如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都要有清晰的理解,因这些是构建整个统计学框架的基础。我建议使用教科书或者网上的资源,结合实例去深入理解和记忆。
掌握计算技巧。统计学中有很多需计算的部分,如抽样分布、t检验、卡方检验、ANOVA等。熟悉并熟练运用Excel或R、Python等统计软件进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我常常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我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实践应用不能忽视。统计学的价值在于其实际应用,例如数据清洗、建模、预测等。我在复习过程中,会找一些真实的数据集,尝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统计推断的核心思想是关键。无论是参数估计还是假设检验,都需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不仅仅是公式。我通常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凭画图、讲故事等方式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
持续的学习和反思是进步的动力。统计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与多个领域交叉的学科,不断关注新的研究动态和方法,反思自有的学习过程,你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