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立即投身于真题的研究,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严格控制时间,通常能在两小时内完成所有选择题。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一些知识点仍然模糊,于是重新审视了大纲解析,并再次做了1000题。此时已进入11月中旬,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核心知识点摘要开始全力背诵。得益于之前的两次基础学习,背诵变得较为容易,不必苛求句句牢记,稍有印象便已足够。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我的政治复习主要围绕着记忆和练习展开。在这期间,我完成了8套卷和10套卷,特别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关于政治学习的经验:选择题部分我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而大题则在后期背诵最后四套和徐涛的小黄书。政治冲刺阶段会涌现各种预测题,但我觉得专心掌握手中的资料就足够了,过多只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教训,相信我。
考研英语方面:
我建议尽早着手准备。每天留出一点时间,关键是要持续进行阅读或记忆单词。研究生阶段的英语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基础(考研词汇量可能还不够)。如果觉得专门学习英语过于繁重,那么查阅与你专业相关的英文论文会是个好方法。我只用了两本书作为参考资料:首先,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实际上只有100篇),由于我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所以感觉它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对于时间宽裕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先做真题再做这本书;其次,就是《历年真题集》,我总共做了两遍选择题,从11月份开始,大约每隔一天做一套,以保持答题的状态。在后期,每天至少完成四篇阅读理解,不必过于在意对错,但必须坚持不懈。阅读时应带有目的性,寻找关键词,准确定位,并排除干扰项,这时你会发现词汇积累的重要性。如果你能认真对待几年的真题,每年遇到的陌生词汇都会变得逐渐熟悉,看得越多,记得越牢。
考研专业课方面:
必考科目之一是“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教育学原理部分,你需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教育心理学则要求你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认知发展、动机理论等;至于课程与教学论,关注的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复习时,建议多看经典教材,结合实例深入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科学技术史”是一个需深度挖掘的科目。这不仅涉及科技的历史演变,也包括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你需了解并关键的科学事件、人物和他们的发现,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历史背景如何塑造了当前的理解和应用科技的方式。凭阅读科普书籍和学术论文来拓宽视野,增加理解深度。
自然学科教学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科。你需学会如何按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设计符合科学教育标准的教学计划,包括目标设定、内容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践中,尝试模拟教学设计,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升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做笔记和思维导图,这样帮助整理思绪,提高记忆效率。参与讨论小组或找研友一起学习也是很好的方式,凭交流能深化理解,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
对科技史,除了广泛阅读,还观看相关纪录片,使抽象的历史变得生动。对教学设计,寻找真实的课堂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尝试设计自有的教学方案,实际操作中体会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