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十一月:进入第三次阅读教材的阶段,或者可以选择研读肖老师精简版的教材。此时应专注于关键点。开始第二轮的1000题,全部重做,因为初次做对的部分可能含有运气成分,这次是为了确保理解无误。时事政治资料逐渐发布,每日需规划时间来学习。
十二月:利用前半个月重温1000题中的错误题目,并再次查阅教材以巩固知识。每天解决一套八套题,努力掌握每个细节,特别是选择题,每一题都至关重要。八套题的大题部分可略过。对于历年真题,除了最后几题完全基于时政外,其他题目也可能会与时政相关。下半月,当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面世后,主要任务就是背诵,无论是大题还是选择题,熟记于心是关键。确实,这个阶段才需要大量背诵,因此全力以赴是非常必要的,持续到考试前一天都不放松。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考试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16、17除外,题量略大),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做完自己会做的),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但别的东西真的仅供参考,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备考资料推荐:包括丁晓钟编著的考研英语真题深度解析(上、下两卷,涵盖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全面解读英语真题的综合书籍、张剑编写的考研英语真题详解(以黄色封面为标识)以及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指南。此外,还有绿色无序版的考研英语词汇书和专门针对完形填空及填空式阅读的训练资料。众所周知,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在考研英语中占据了主要分数,许多攻略都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我个人仅专注于练习过去二十年的真题,并反复研习,但我的阅读水平仍待提升,因此在此不再详述。有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建议,提升阅读的关键在于全文翻译每篇文章,以此深入理解并掌握每个选择题的正误缘由。遗憾的是,我只翻译了最近三年的真题,所以对此体会尚浅。我认为阅读质量优于数量,过分设定如每日必做若干篇阅读或强制达成特定正确率的目标,可能并不利于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物质性质、结构、制备及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物理、化学、力学等多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首先要从理解基本概念入手,比如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缺陷理论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这些基础知识,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巩固。
实验部分不容忽视。材料科学中的许多理论都需凭实验来验证和深化理解,如XRD分析、SEM观察等。尝试动手做实验,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微观世界,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
再者,掌握计算技能也很关键。例如,热力学函数的应用、扩散方程的求解等,这些都需一定的数学功底。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一些相关的计算题,提升自有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速度。
理解和记忆一些经典的案例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超导材料的应用等,这些实例帮助你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
我个人觉得,讨论和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与一些在线的学习小组,共同进步。有时候,别人的理解和观点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