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法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倾向于认为政治备考不用过早启动(十月开启复习也完全来得及)。参与辅导课程在我看来也是颇有益处的。复习政治的核心是依据大纲,但我个人并未深入研读,大致浏览了一遍而已。接着我完成了3000题的练习,之后重心转向了主观题的记忆。实际上,直到考试前一个月我才大幅增加在政治上的投入,在那之前,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课上。然而,我发现由于对大纲的粗略阅读,我在选择题部分失分严重。鉴于时间紧迫,我只能通过大量做选择题,找出知识盲点,然后再回溯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至于主观题部分,最后一个月的冲刺至关重要,绝对不能轻视政治的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如果你的情况和我类似,只有短短三个月来全力备考,那么在第二个阶段,我推荐你投入一些时间系统地研读一些复习资料,尤其是针对填空、词义辨析等专项进行深入学习。仔细剖析那些你自以为熟悉却在实际操作中出错的词汇,用红色标记以备日后重点回顾。这种做法需要你投入充足的时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完形填空和词汇理解能力,扎实的词汇基础对于阅读、写作乃至考试的任何其他环节都将大有益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法硕联考专业基础,这主要考察的是法学基础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核心领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扎实的法学理论框架。每一门法学科目都有其独特的逻辑体系,如宪法的国家结构、公民权利;民法的物权、债权;刑法的犯罪构成、刑罚制度;行政法的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是提高答题准确性的基础。多做历年真题,了解命题趋势和解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法硕联考综合主要测试的是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需对法律法规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我的建议是,不仅要记忆法规条文,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司法解释。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凭分析真实的案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也能训练在实际问题中找出法律依据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精读+泛读”结合。“精读”是指对教材进行深度研读,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泛读”则是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拓宽知识视野。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这帮助巩固记忆,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
再者,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与同学一起探讨疑难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新的理解和启示。保持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避免过度焦虑,坚信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