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我可以说是冒了个险,大纲出来以后我才开始买书。一战的时候买的肖秀荣爷爷的知识点精讲精炼,但是大纲出来以后发现大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浪费了好多时间不说,整个书也比较乱,知识点自己都找不见,今年我学乖了,等这大纲出来了我才买,一定要买红皮书!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大纲每年都以它为准,大纲不用买,最多找电子书看看变化的知识点就行了,但是红皮书(大纲解析)是一定要买。此外,我还做了的肖秀荣的1000的和石磊的1500题。两种书风格不一样,1000题是基础知识,答案在书上差不多都可以找到,再加上大家都买所以图个心里安慰,快速刷过,1500题个人觉得出的很好,和大纲的知识点一模一样,解释的也很清楚。
考研数学方面:
李永乐复习全书:这本书我在4月初正式开始做了,一共做了5,6遍,这本书很经典,很基础,书中的泰勒公式那章没怎么看,因为觉得不会怎么考,因为我实在不会这个知识点,害怕考试时做错,所以就放弃了这部分,书中的证明题部分一定要耐下性子看,刚开始一道题就让你焦头烂额,烦躁的不行,但其实耐下来做几遍之后,你就会发现证明题内在的思路,所以证明题一定要耐心做出来,今年的证明题跟全书中的证明题很像,也很简单,自己作出来了,感觉真没有白费那么多时间复习证明题,值了!我会有一个错题本,是和全书配套的,里面有我觉得很好的题目,举一反三,还有我的错题,做了几遍还是错的题,这是我都抄了下来,隔断时间做一遍,今年就有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就是自己以前做错题的类似原型,感觉很亲切,也耐着性子做了下来,选择错了一个,真的不会,填空全对了,我想这跟我平时耐心做全书的努力分不开,对了,做题的时候不管第几遍,都不要看答案,尽管很想看,一定等做完之后再看答案,否则就白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主要是做真题,比如张剑的真题,我是刚开始先做阅读理解,只做阅读理解,各种单词不认识,对单词的最低要求就是真题出现过的单词必须认识,一个阅读理解5个能错3个,所以英语基础差的可以有点信心。做完一套之后我尝试着把阅读理解翻译成中文,然后跟张剑的翻译对比一下,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确保真正理解文章,对后面的翻译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做完阅读理解做做完形填空,最后留几套真题模拟一下。翻译啥的我都没怎么在意,因为之前翻译过阅读理解,那种新题型挺简单的,多做几题就可以了。个人认为英语作文在前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我是到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准备,结合王江涛的高分作文整理出自己的大作文+小作文模板,然后背诵。但是一定要自己动手写出来,会背诵和会写作是两个概念,考试的题目可能是自己没有见过的,做到句型活用才有可能应对各种话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涵盖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的课程。在模拟电路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共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以及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也是考试的常考点,比如积分器、微分器、比较器等。
在数字电路部分,二进制逻辑运算、布尔代数、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是核心内容。你需熟练掌握各种门电路(如AND、OR、NOT、NAND、NOR、XOR、XNOR)的基本性质和应用,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对时序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的理解和应用同样重要。理解和运用摩尔定律和图灵机模型对深入理解数字电路的运行机制很有帮助。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凭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你尝试解决一些经典的电路设计问题,例如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器或计数器,并凭实际操作去观察其工作过程。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也很关键。将每个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复习时快速定位到需的内容。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教老师或者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这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