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说一下我的用书吧,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知识点提要的思修部分,肖秀荣时政、考点预测背诵版、肖四。至于书,肖老爷子的书我觉得非常不错,真的是业界良心。说说我怎么复习的。我主要是做一千题。一千题一共刷了三遍,我感觉是非常好的题目。把错题标出来。一直到后来十二月份我还在反复的看一千题的错题。经常错过的还会再错,很正常。学政治一定要放平心态,心理崩溃是常有的事。肖四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我没有用风中劲草,那个考点预测背诵版是风中劲草的替代品。感觉风中劲草内容太多了。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我已经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看的很熟了,差不多从头到尾过了两三遍,后来基本上看一眼这本书里的每一题,能把思路立马想起来。然后开始做张宇的1000题。数学一定要多做题,总之越多越好。我觉得张宇的1000题比660好,所以主要做的1000题。这段时间,我也把1000题上每个题目认认真真做了一遍,然后整理错题,再把错题认认真真重新做了一遍。1000题上有的题目还是有点难度的。想说一点,从这几年的趋势看,数学的难度在加大,所以适当的练习点难题还是有必要的,上了考场遇到难题至少不会慌。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不过学习策略也相当常规,主要依赖大量阅读和记忆。我认为语法与词汇是关键,如果语法薄弱,我会推荐购买一本高中的语法教材深入学习。至于单词,我从7月开始,持续到10月下旬,每天专注一个单元,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加深印象,通常需要进行大约三轮的记忆。初期,一个单元可能需耗时50分钟左右,到了后面两轮就会快很多。我的每日英语学习时间控制在两个半小时以内,记完单词后,我会专注于阅读理解,首选是黄皮书系列,包括基础和提升版的阅读,以及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作文和真题解析等全面的资料。说到真题的利用,我不建议简单地重复做题。我采用的是按部分划分的珍藏版,阅读和作文分开。首先完成整套试卷并核对答案,然后详细研读那个厚厚的本子,标记出精彩句子,甚至抄录下来,后期集中时间背诵,以增强语感和积累素材。这些工作大致在半个月内完成,之后可以尝试做一些模拟卷。
对于作文复习,我认为积累丰富的表达至关重要,牢记一些高质量的句子很有帮助。其他诸如结构模板等相对简单,只要理解和灵活运用即可。要知道,作文是分层次评分的,首先要归类,然后再根据类别打分,因此确定作文的档次非常重要。仔细研究评分标准,你就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地学是一门融合地质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理解和掌握这个学科,首先要对地质基础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岩石类型、构造运动、地壳演变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虽然看似基础,但在分析环境问题时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地学中的环境问题部分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需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环境污染等,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过程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要熟悉我国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因这往往会在案例分析题中出现。
再者,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环境地学中的应用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你需掌握基本的GIS操作,如数据导入、空间分析、制图等,并了解遥感图像的解析和应用。这两项技能不仅能帮助你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提高答题效率的有效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理论知识凭阅读教材、做笔记来巩固,但更重要的是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例如,尝试用GIS软件处理环境数据,或者分析遥感图像,这样既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使理论知识更具象化。
定期进行模拟试题训练也很重要。这能帮你熟悉考试格式,找出自有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讨论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你和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保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自己,你一定能够克服。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所以,不论何时,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