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开始把1000题做了一遍,然后买来了风中劲草开始看,这本书搞定小题目很好的,我总共看了三遍多,风中劲草和1000题配合起来用对政治客观题的帮助很大,提升很大。1000题做一遍也是不够的,反复做三遍是需要的,没多做一遍对知识点就加深一层印象,期间再配合风中劲草反复看,效果不错。基本上9月和10月两个月下来,政治客观题已经问题不大了。11月开始,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到了,这时候把形势与政策大概看一遍,然后后面配套题目也做一遍有个大致印象即可,然后把近10年的政治真题客观题做两遍找找真题的感觉就行。政治真正的背是在12月开始的最后一个月左右时间,那时候各种冲刺卷来了,肖八肖四,任汝芬都买过来,客观题全部做掉,然后大题肖八看一遍、任汝芬和肖四的大题目用来狂背。12月份就是一个背书的季节,这时候其他的课程基本上成绩已经定型,能力很难有提升了,而背诵记忆的就是突击的大好时机。在12月,我每天花4个小时背政治、花4个小时背专业课,英语保持背背阅读词汇了。
考研英语方面:
坦率地说,我对最佳复习策略一无所知。我个人侧重于阅读理解,认为只要这个部分做得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再者,由于我有轻微的强迫症,我特别热衷于尝试新题型,特别是排列顺序的部分,有时会有不错的发挥。对于“英语应用”这类题目,你是否曾对比过历年真题的答案?你会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次的试题难度较低,我在直接回答的部分只犯了三个错误。实际上,写作是值得投入时间去练习的,毕竟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无论是与外资公司合作还是在跨国企业任职,基础的邮件写作或其他类似的技能都非常实用,平时应多加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其基本理论框架至关重要。这包括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需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辩证法则要求看待事物要全面、发展、联系,这对分析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读原著,如《资本论》,凭原汁原味的文字去感受马克思的思想深度。
掌握马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应用。比如,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现代社会的问题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关注时事热点,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进行解读,也能提升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再者,中西哲学史的学习,重在梳理思想脉络,对比不同哲学流派的特点。中国哲学注重道德伦理,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治,需理解它们在历史背景下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哲学则更侧重理性探讨,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理念论,康德的先验知识等,需把握其核心观点及其影响。
在学习中西哲学史时,建立时间线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凭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地看到各个哲学家和学派之间的关系。阅读经典的哲学著作,如《论语》、《理想国》等,能更好地把握哲学家的思想精髓。
做笔记和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对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尝试用自有的语言解释,这既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定期回顾学过的内容,防止遗忘,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
讨论和交流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寻找研友一起探讨,或者参加学术论坛,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这会拓宽视野,也可能激发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