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自九月份起我便涉足政治理论的学习,其顺序依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首先要攻克的是马原,这一部分的概念深奥难懂,仅靠个人思考很难领悟,因此听课至关重要,一旦理解透彻,应对试题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史纲主要涵盖近代历史,内容固定不变,建议构建一个时间线以便记忆,平时可随时回顾,在纸上描绘也有助于加深印象。毛中特与史纲有一定的交叉,据老师透露,今年可能会有所调整,故更新的教材是必需的。至于思修,相对较为基础,部分问题甚至涉及常识,但法律基础知识易混淆,需要重点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精通数学者往往能占据优势,各科成绩差异不大,而数学尤为突出。许多人推崇李永乐的教材,其详尽解析各个概念,是巩固数学根基的理想选择。然而,实际考试与日常练习存在显著差异,试题的精细度相对较易,但整体综合性更强。考试策略通常遵循常规,历年试题虽略有变化,基本框架保持一致。我的学习路径是首先掌握课本知识,然后精读李永乐的教材,到了10月至11月期间,我会针对真题进行分类训练,不完整地做试卷,而是按主题分块操练。深入剖析每章的真题,达到这样的程度后,一般能确保得分过百。一旦掌握了分类训练,再转向全套真题演练,这样效果更佳。李永乐的660题难度过高,不太适宜深度钻研。许多同学对常用知识点的实践不足,因此错失了重点,影响了得分。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觉得英语学习难以把握关键点,而我个人的成绩还算理想,我认为关键在于词汇、语法规则以及阅读策略。我深入研读了英语课本中的语法规则,反复练习,从中获益匪浅。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迫,我也购买了几本市场上流行的语法教材,可惜未能抽出时间仔细研读。关于英语学习,我想分享一些科学的方法。多加复习,常做标记,找一段完整的时间(至少三个小时)专心背诵单词。许多人对英语感到困扰,根源往往在于词汇,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先攻克词汇关。建议大家坚持背单词直至考试前夕,开始时进度可能会较慢,但随着熟悉度提高,后面的复习会越来越高效。我们要铭记,背单词是为了自己,注重每个词的质量,排除干扰,利用点滴时间。每天离开学习场所之前,将那些记不住的单词写在纸条上,随时翻阅,晚上可以贴在桌边,古人云,熟能生巧,这正是巩固记忆的道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基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成本理论等。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经济学的骨架,理解和运用它们能帮助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记得要深入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很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两者联系起来,比如理解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个体决策,或者市场需求变化如何反映在宏观经济指标上。这种跨领域的思考能深化理解。
再者,模型构建和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IS-LM模型,还是AD-AS模型,或者是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计算,都需熟练掌握。凭做大量的习题,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也能更好地理解模型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关注时事,尤其是经济新闻,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很多理论都能在实际案例中找到应用,这不仅能帮助记忆知识点,还能培养从经济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凭分析贸易战的影响来理解国际贸易理论,或者凭研究经济增长数据来探讨经济增长理论。
我强烈建议组建学习小组或参加讨论班。与他人一起讨论问题,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又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开拓思路。团队的学习氛围也会激励你更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