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美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复习开始的晚所以我在这一门上花的时间就很少,考试的时候答题不熟很容易写不完,我有一道10分大题只写上了两句话,所以分数可想而知。政治我就是做了1000题,背了肖四(肖八做做选择就行),一定要相信肖大神,大题都会押中的。然后就是肖秀荣知识点提要和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我觉得比风中劲草蒋中挺那些好很多,很清楚,冲刺背诵笔记就是针对选择题。最后一句忠告:不到考试开始,不停止背;不到考试结束,不停止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花的时间最少的一科,并不是因为我英语好,其实我英语基础一般,主要是我觉得英语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短时间内比较难提高,性价比偏低。当然并不是说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研英语就考得不好,只是相对而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九月份以前我就做了不到半本的张剑150篇,背了绿皮书,不过感觉效率太低,背的很多都忘了,而且背的很多都不会考,后来就没背了。九月份直到考前只做了一遍真题,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错很多,做了几套感觉风格都差不多,摸清它的套路就好了,后期阅读一般是错四个左右吧,做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真题确实是挺重要的,我只做一遍实在是因为后期专业课复习压力太大,每天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看专业课,实在没时间顾及英语了,所以英语最好前期多花点时间。期间看过朱伟的恋练有词,主要是背单词太枯燥了,后期作文可以背一两个万能例子,到时候各种品质都能套上去。单词不用花太多时间记忆,感觉效率并不高,最好每天抽空看看就行,真题里经常出现的着重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美术史论,这是一门需深厚积累和理解力的科目。我建议大家从广泛的阅读开始,不仅仅是教科书,更应该广泛涉猎各种艺术流派、艺术家传记和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艺术作品不仅要看其表面形式,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定期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将各个时期的风格变化、重要画家及其代表作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多做历年试题,了解出题趋势和答题技巧,也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速写与命题创作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每天坚持速写训练,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锻炼观察力和表现力。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光影和构图来表达同一主题,提升绘画语言。对命题创作,除了技法上的练习,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开拓。我会经常参加创意工作坊,凭集体讨论和头脑风暴激发灵感,也会定期反思自有的创作风格,寻找个人的艺术语言。记得,艺术创作不拘泥于规则,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备考过程中,我也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佳的学习策略。例如,在研究美术史时,我会尽可能找寻相关作品进行实地观看,感受其真实的视觉冲击;在练习速写和命题创作时,我会结合所学的艺术理论,尝试在作品中融入历史元素或反映出某种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