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大规模准备政治考试并不理想,可以偶尔浏览精讲精练,练习一下1000题,初次尝试推荐使用铅笔。待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就可以抛弃精讲精练,专心研究大纲,最好是学一节做一节的1000题,以巩固记忆,否则容易遗忘。在做题过程中,对于频繁出现的重点知识,可以尝试记忆,为解答大题目积累素材。十一月的重点则是掌握答题策略,并确定一部分需要背诵的内容。概括来说,关键在于多做题。选择题部分,主要测试大纲知识点,小部分涉及时事。反复阅读教材,逐渐亲近并理解这些知识,之后针对重点进行记忆。后期可尝试整理每章的结构和要点,用大、中、小括号构建框架,以此辅助回忆每个知识点,这样就实现了从繁到简,再从简到繁的理解过程。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总结能力。
考研英语方面:
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至于张剑的150篇,我是不怎么推荐的。我自己是买了那个基础训练篇,题目设置逻辑倒是和真题有一点点像,可是经常会有答案很难说服人,所以我做了几个单元就没做了,他的那个提高篇,据我同学做的状态来看,就是各种考生词。。。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家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科目主要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理解其核心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这一点,就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剩余价值理论则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关键,需深入理解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过程。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凭阅读经典原著,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部分内容丰富,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理解其精髓在于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在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两门课程并非孤立的知识点集合,是有机的整体。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事政策,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现实问题,深化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不断巩固,也是避免遗忘的有效手段。
做题和讨论同样重要。凭历年真题的练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参与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下的研讨,能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激发思考,提升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