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考试的关键和难点,掌握它们的解答技巧也能有益于后续的简答题背诵。因此,复习策略应以攻克多选题为核心。起初,我依赖的是《大纲解析》,这本广为人知的“红宝书”。其权威性在实际考试中才能真正显现,因为很多多选题可能源自书中某个不起眼的段落。然而,它的字号小、内容繁多且结构不易把握,要求我们必须耐心研读。在这个阶段,《大纲解析》与《肖秀荣1000题》并用,我的重心在于理解和标记。我会逐段理解,并突出各类“首要”、“其次”的要点和重要语句。通常是阅读一章后,立即完成相应章节的题目。同时,我会在《大纲解析》中标注在《1000题》中做错的部分,以便明确了解考试的重点。
接下来,我继续深入理解《大纲解析》,并回顾之前的错题。这时,我引入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通过它来梳理各章的核心内容,构建个人的政治知识架构。
进入第三个阶段,我开始大量刷题,使用了肖秀荣的八套卷、任汝芬的十套卷以及小草的习题集。最后的冲刺时期,我用肖四和任四来检测复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做题的目的在于找出知识盲点,因此《大纲解析》始终是我每天必读的书籍,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会回归书中深化理解和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部分,它能显著提升个人的整体成绩。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学习经验。首先,数学复习全书必须至少认真研读三次,以确保对所有概念有透彻理解。阅读时不应追求速度,能在九月底完成便很理想。此后,要坚持每隔一天就做一次真题或模拟题,以维持解题状态。考研数学的重点在于打牢基础,理解和掌握各个定理的推导过程至关重要。同时,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和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当题目难度适中时,提高正确率将成为你的竞争优势。对于计算精度不够的同学,可以尝试加快做题速度,留出时间检查;而一贯细心的人则可适当放慢节奏,首次解答就能确保准确性。此外,持续的练习量非常关键,每天都要做一些习题以保持敏锐度。即使复习进入尾声,也要每天抽出一到两小时专注数学。这一点务必牢记。
考研英语方面:
说实话,真心不知道怎么复习才最好,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只关心阅读,把阅读做好,感觉就差不多了,另外由于强迫症我比较爱做新题型,喜欢排序。偶尔能做的很好。至于“英语运用”的题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把历年的真题答案拿出来对照过没,答案是有规律的。这次考试题比较简单,直接答题的错了3个。写作其实应该好好练练,因为不管以后干嘛,如果合资企业还是外企,都会用到,简单的Email或者其他什么的,都比较实用,平时自己该多积累。完型这部分并不是我复习中的重点,但是也是不能轻视的一部分,这一种题型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当时主要是拿真题上的完形填空来做研究,对比几年的考题,你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是会重复考的。我自己就在一个本子上把每一道小题的考点、知识点摘抄下来加强记忆。除此之外,辅之以模拟题,巩固考点和积累新的知识点。但是,不建议你们放太多时间在这一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贸易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供求理论、市场结构分析,以及专门的国际贸易理论,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等。对这些理论,你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不是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理解理论的关键在于多做思考,尝试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实际的贸易现象。
掌握好国际收支、汇率决定、国际贸易政策(如关税、配额)等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大量的计算,需你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建议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理解和计算能力。
再者,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包括贸易流程、合同条款、信用证操作等,这部分更偏重于实践。虽然理论性不强,但细节繁多,需反复记忆和理解。尝试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记忆会更加高效。
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比如WTO的改革、中美贸易战等,这些都是可能的考点。你凭阅读专业的期刊、报纸或者新闻报道来了解和分析这些事件,这不仅能帮助你理解和运用理论,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