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在复习政治时起步较晚。去年我仅购买了大纲和风中劲草资料,而今年我选择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八、肖四,还有一本风中劲草及徐之明的政治知识图鉴。如果你在高中时期就有良好的政治基础,我不推荐过早开始复习。我自己是在九月简单浏览了一下真题,到十月底才正式开始背诵。对于理科背景的学生来说,七月份开始准备就足够了,每天投入的时间不需要过多。另外,我认为政治的模拟试题可以做,但不必过于依赖。模拟题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巩固细节记忆,然而,想要培养解题感觉,还是要多做真题,特别是选择题。政治选择题往往紧密关联当前时事,通过分析历年真题,你会发现大政方针有着连续性,很多选项实际上是不同时间段政策的变体或其影响结果。
考研数学方面:
后期复习侧重于使用模拟试卷。虽然这些模拟卷的感觉并不十分出色,但真正关键的是真题!真题!真题!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所有做错的题目和重要公式,考前两周我每天都背诵一次这些公式。接下来,我会重新审视全书并标记出重点,同时整理和概括全书的知识点及错误题目,不断修订和完善我的个人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参考资料包括黄皮书以及配套的120篇阅读练习,这些是由同一位作者编写的。我个人的记忆力非常薄弱,真的。尽管我对英语还算熟悉,但当我十月时尝试做了两套考研英语真题,结果让我大惊失色,因为我发现自己与合格线相距甚远,而且那时我还没开始正式复习。于是,我开始集中精力备考。每日专注两篇阅读理解,完成之后,我会把遇到的生词和短语记在教案本上,并查阅字典添加音标和解释。次日,我先回顾前一天笔记本上的词汇,确保记住后再继续新的阅读篇章,同时记录新出现的不熟悉词汇。对于记忆特别困难的词,我会用铅笔做个标记,然后在第三天从第一个标记词开始一直背到最后一个。这样的循环持续不断,直至我能牢记前面章节的单词,才转而只复习标记过的词汇。每一天都这样,每个单词都被反复背诵多次。尽管我的记忆力真的很弱,遗忘在所难免,但一旦遗忘,我就重新开始。最终,我用了整整两个破旧不堪的教案本来记录。完成了120题的阅读训练(实际上我只买了其中一本,因为时间紧迫),我才转向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没有涉及写作部分。我把最近两年的试题留到最后,以检验实际能力。我总共做了两轮真题,近两套题目更是重复做了三次。每一篇真题中的单词我都要求自己熟记并理解其含义。至于阅读理解的答案,我会深究为何选择该选项。作文部分,我在考前仅提前两天开始准备,没有死记硬背模板,因为我的应用英语基础不错,所以在这一环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策略可以分享。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它包含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等多个子领域。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材料科学基础会告诉你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材料物理化学则深入探讨这些性质如何在微观层面上形成和变化,材料力学性能则关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行为。
对材料科学基础,理解晶体结构和缺陷是关键,要熟练掌握各种晶体模型,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并能分析其性质。了解相图和固溶体的知识,这对理解材料的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材料物理化学主要涉及热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需理解并掌握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反应速率理论等内容。这部分的学习需一定的数学功底,尤其是统计力学的部分,但只要理清概念,多做习题,就能逐步把握。
材料力学性能的学习,你需理解弹性、塑性、韧性、疲劳等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失效模式。实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是提高这一部分成绩的关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阅读教材,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再者,大量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回顾和总结,不断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