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在我眼中几乎等同于未学,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白天听讲,夜晚则埋头于海量的1000题之中。由于题目数量庞大,暑期班结束后,我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用铅笔逐个完成整本书的选择题,便于校对后直接擦掉错误并重做,无需额外记录答案,省去了不少繁琐步骤。接着,我计算了各部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准确率,总计八项,以此来估算我的得分,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而,直到接近10月,我才真正开始关注大纲,专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关键内容,同时仅做了这些科目的笔记。到了11月,面对时间紧迫,我不得不抓住任何间隙记忆各种必考知识点。我参考辅导班老师的资料,并且努力背诵肖秀荣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最终带着这样的准备步入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我已经反复研习了大量的历年真题,具体次数多到记忆模糊。起初是整套试题练习,之后按照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三个部分分别攻克。尤其是线性代数和概率,你会发现从十年前的题目开始,它们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命题模式。这时,你需要去深入分析和提炼这些真题的知识点,这是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刷题,你的解题速度自然会提升。我的参考材料包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或者你可以选择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张宇的PDF讲义,张宇的真题大全解,660题和张宇1000题(可选做),以及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对于数学,现在就应该着手看张宇的18讲了,不要再拖延了。虽然第一遍可能会感觉有些艰难,但绝对值得投入,这本书真的非常好!
考研英语方面:
书面测试方面我有一定的实力,但在听力方面则较为普通。然而,由于初试阶段不涉及听力测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显著的优势。在英语学习上,我主要依赖张剑的大型黄色参考书,朱伟的《恋练有词》,以及王江涛的作文教程。首先谈谈张剑的书,它详细解析了历年的真实试题。我每天都会研读两个单元的朱伟的《恋练有词》(绿皮版本)。至于作文,关键在于模仿写作。仅仅阅读而不尝试自己动手,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进步。通过仔细研究范文并进行模仿写作,逐渐地,这些内容会转化为我自身的表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一是化工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领域,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强。对流体力学部分,理解和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是关键,包括无摩擦流动、有摩擦流动以及非理想流动等情景的分析。流体静压头、动压头和位压头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传热学部分,需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傅立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尤其是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这部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再者,了解不同类型的传热方式(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导热)及其特性也很重要。
再来看传质学,这是化工原理的重点,主要包括分子扩散、涡流扩散、拉普拉斯方程、菲克定律等内容。尤其要关注气液相间的传质过程,如吸收、蒸馏等单元操作,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和物质平衡是解题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案例,凭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不仅能熟悉考试题型,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既能巩固知识,也能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怕麻烦,及时向老师教,他们的经验和指导往往能帮你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