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了大纲解析作为政治复习的起点,每天同步完成1000题的相关章节练习,整个过程大约用了一个月来完成首次复习。初次复习的重点在于领会概念,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需要构建清晰的框架,此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间线索也需理顺。进入第二次复习阶段,大纲解析的主要作用变成了巩固记忆,同时配合背诵风中劲草,并再次刷1000题对应的题目,这个过程大致占据了半个月的时间。二轮复习完毕后,大量背诵工作接踵而至,包括风中劲草、八套卷以及各类预测卷,其中肖秀荣的押题卷尤其值得关注,毕竟他今年精准预测了四道大题。在此期间,可以抽空学习徐涛的选择题策略和任燕翔的主观题技巧。政治学科讲究的是熟练度和记忆力,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回顾,特别是选择题部分,错误率应尽可能降低。早晨醒来时,我会翻阅所做的笔记。到了九月底,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和1000题的跟进,解题速度提升,焦虑感也随之减少。起初不必过于着急,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同一时期起步,关键是要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学习。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的关键冲刺期,每天务必完成一套完整试卷。首先,以张宇的真题全集为起点,计划在29天内完成首次练习。紧接着,大概需要20天时间来重温这套试题。随后,投入8天时间去做张宇的预测模拟卷8套。接着,第三次接触真题,但这次选择李永乐的真题解析,只做从2006年至2019年的部分,早期年份可忽略,估计需11天时间。最后,别忘了做张宇的最后4套卷以及合工大5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写作复习思路:这个要好好说一说。因为我本身的写作水平不咋样,所以我买了一本英语写作的教材,是王江涛写的考研英语满分写作。由于已经多年没有进行过英语写作,这一部分提起笔来委实困难。应对写作,我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背背背。这本书里面提供了大小作文共计六七十篇的范文,我基本上都背了一个遍。其中有些背了两遍(并不是简单的背,而是背完之后默写一遍)。也是在背的过程中,总结了大小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一些好句好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涵盖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力学性能、腐蚀与防护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关键。对晶体结构,你需深入理解晶格类型、晶向和晶面指数,以及晶体缺陷的概念,这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对相变,要搞清楚固态相变的各种类型及其机理,特别是马氏体转变和奥氏体转变。至于力学性能,不仅要知道各类材料的基本强度和塑性指标,还要理解应力应变曲线背后的物理过程。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你先从教材的大纲开始,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子主题列出来,逐渐填充具体内容。这样帮助你形成整体观,避免陷入细节中无法自拔。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凭整理笔记,深化理解和记忆。
做习题和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河海大学的试题通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更要学会应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分析材料失效的原因或者设计实验验证某个理论,这样的练习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应对各种情况。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和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不懂的知识点,激发思考,也能发现自有的盲点。不要忽视教授的课堂讲解和答疑时间,他们往往能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定期复习,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不是临时抱佛脚。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自己能够克服。考研是一个持久战,保持积极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你会看到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