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政治学的还不错的文科生,所以个人情况来说,政治不难,也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肖秀荣大大的政治大礼包在我看来完全够用了。我是在开始准备的那天起就每天晚上会拿一点时间来看看知识点详解,但是这个阶段不需要急着都背下来,就算都塞进脑子里了也是会忘记的,所以静下心来一边看一边思考,配合着1000题巩固一下就好。然后我是差不多到12月份才开始每天背一点知识点背诵的小本,配合着后期的四套和八套卷,把这两套卷子上的题目差不多选择题都弄明白,简答题都背下来就基本可以应付考试啦,然后时政也要经常关注,零散的时间看看新闻之类的。
考研英语方面: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一个英语水平欠佳的人如何备考研究生考试并获得理想成绩。在9月份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埋头苦背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初次翻阅,我发现至少三分之二的词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终于完成了第一轮,满心欢喜地准备开始第二轮。然而,当我重新翻开书页,发现熟悉的单词依然熟悉,陌生的依旧陌生,之前的辛苦似乎毫无成效,顿时感到无比沮丧,因为英语是我考研的最大障碍。
我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持续,按照这个速度,即使到了考试那天也无法背完整本书。于是我审视了自己的英语弱点,发现词汇量匮乏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记忆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生词来提升效率是最好的策略。我在书店找到了一本《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它列举了每篇文章的核心词汇和超出大纲的词汇,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人。起初,我每天只读两篇,第一次阅读通常会全部选错,偶尔运气好能答对一两道。接着,我会直接背诵后面的单词,再次阅读并答题,这时正确率通常能提高到全对。所以,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特别是常出现在历年真题中的词汇。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解题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从9月到10月,我专注于真题阅读理解,并专心背诵后面的词汇,按英语(一)的模式进行复习,目标是积累词汇。到了12月,我转而使用蒋军虎的《精读80篇》,以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同时也为写作做准备。在考研英语中,写作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容易拉开分数差距,值得投入精力。由于我的英语基础弱,短时间内掌握高级词汇和句型并不现实。于是,我选择了历年真题的一些优秀范文,记诵其中的好句子,写作时尽量运用它们,比如替换名词或动词,确保语法无误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高级词汇,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及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我认为关键在于积累与实践。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思维方式的传递。我每天都会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新闻,以增加词汇量和理解力,我会尝试将其中的部分段落进行翻译,对比原文,分析差异,以此提升翻译技巧。我还特别注重中英两种语言的语境理解和句型结构的对比研究,这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对一些专业术语,我会查阅相关资料,确保翻译的准确无误。
“综合英语”则涵盖了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等多个方面。我坚持每天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并模仿发音,增强口语表达。阅读部分,我推荐广泛阅读各类英语文章,包括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小说等,以拓宽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写作部分,我建议定期练习,从短篇开始,逐渐过渡到长篇,注意篇章结构和逻辑连贯性。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表达,我会立即查阅并记录下来,以便复习。
学习这两门科目,我还强调了自我评估和反思。每次完成一篇翻译或者一篇文章后,我都会回过头来检查,看看哪些地方改进,哪些地方做得好。这样不仅能找出自有的弱点,也能强化优点。
我非常重视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参加了学校的英语角,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互相学习。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我受益匪浅。